文档详情

中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探讨.PDF

发布:2017-05-29约1.6万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会计研究》1997. 11 理论探讨 中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探讨 ●张先治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问题是财务管理的基 讲, 这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企业, 而只是一个生 本理论问题之一。在中国,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产车间。单纯生产型企业管理的基本目标是 一直比较模糊, 主要提法有: 产值最大化目 完成生产任务, 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处于很 标; 利润最大化目标; 职工收入最大化目标; 低的地位, 财务管理目标实际上服从于企业 价值最大化目标; 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 经营 生产目标, 即产量或产值最大化。在这种情况 者收入最大化目标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 下, 宏观经济中不按价值规律办事, 资源得不 模糊必然引起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模糊以及 到优化配置; 微观企业则不讲经济核算, 不敢 整个企业行为的不规范, 从而造成企业经营 追求利润, 没有动力和活力。 绩效差。中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模糊的原因 ( ) 二 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企业财务管 是多方面的, 归纳起来主要是两个问题: 一是 理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经济体制及企业管理体 1978 年中国改革开放至 1991 年末, 中 制关系模糊; 二是企业财务管理各目标之间 国经济改革目标是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 关系模糊。本文拟从这两个方面探讨中国企 制, 试图通过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结合, 取 业财务管理目标。 长补短, 解决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诸多问 一、经济体制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题。这一时期的改革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两次转变, 即一是 阶段是从 1978 年末到 1984 年 9 月, 改革基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转 本思路是扩权让利, 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变, 二是由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 济体制; 第二阶段是从 1984 年 10 月到 1991 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企业管理体制与经济方 年末, 改革基本思路是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 式也发生了两次转变, 即一是由单纯生产型 营权适当分离。这期间, 企业改革逐步从利润 向生产经营型转变, 二是由生产经营型向资 留成、利改税向承包制、租赁制及少数企业股 本运营型转变。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经济体 份制试点转化, 企业经营方式也从单纯生产 制和企业经营方式是紧密相关的, 它也伴随 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化。生产经营型的特点是 着中国经济体制的这种转变而转变。 企业有了一定自主权, 它可围绕产品进行经 ( ) 一 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营管理, 包括供应、生产和销售各环节的管理 从新中国成立至 1978 年改革开放前, 中 及相应的筹资与投资管理。但是, 由于宏观上 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 有 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微观 关生产、分配甚至消费的决策都由政府计划 企业产权不清, 因此, 企业在筹资和投资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