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链球菌属.ppt.ppt

发布:2016-08-12约1.56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链球菌分类 1.根据溶血能力分类 2.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高:血平板或含血清培养基 液体培养为沉淀生长 血平板呈灰白色表面光滑小菌落,不同菌株溶血不一 3. 生化反应 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 (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 抗原构造 (二)致病性 细菌胞壁成分—脂磷壁酸、M蛋白等 外毒素—链球菌溶素、致热外毒素等 胞外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 1. 致病物质 (1)细菌胞壁成分 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 LTA) M蛋白(Protein M) 有抗吞噬和抗吞噬细胞内杀菌作用 与某些超敏反应疾病有关 (2)外毒素类 1)致热外毒素 红疹毒素,猩红热毒素 A群链球菌溶原菌菌株产生 引起猩红热 2) 链球菌溶血素 SLO:对O2敏感。测定SLO抗体含量,可作为链球菌新近感染指标之一或风湿热及其活动性的辅助诊断 SLS:对O2稳定,β溶血环 (3)侵袭性酶 1) 透明质酸酶 扩散因子 分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组织中扩散 Ⅱ型超敏反应 溶血性链球菌 肾小球基底膜 Ⅲ型超敏反应 M蛋白 + 抗M蛋白 ? 免疫复合物 ? 沉积于 肾小球基底膜。 (三)免疫性 可刺激机体产生各种抗体 抗M蛋白抗体有保护作用 型别间无交叉免疫 猩红热患者可建立牢固的同型抗毒素免疫 血清学检查 抗“O”试验(ASO test):链球菌侵入体内产生SLO,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因病人血清中抗体量很多,可与SLO结合从而中和SLO的溶血作用,依据抗体效价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 原理:中和试验 结果:效价大于400单位 意义:风湿热及其活动性的辅助诊断 * *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α-hemolytic streptococcus) 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 致病性较弱,条件致病菌 特点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 特点 菌落周围有完全溶血环 致病性强(A群多属于此类) 丙型链球菌 (γ - streptococcus) 特点 菌落周围无溶血环 一般无致病性 甲链 乙链 丙链 2. 根据抗原分类 分20个群, A群 致病菌 (溶血性链球菌或化脓性链球菌) 根据蛋白抗原 进一步分类 M抗原 荚膜 细胞壁 蛋白质 多糖 肽聚糖 细胞膜 细胞质 (一)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 G+,球形,链状排列,革兰染色阳性(G+) 二、A群链球菌 ☆不完全溶血--溶血环窄,环内RBC未完全破坏,呈草绿色 α- 溶血 ☆完全溶血--溶血环宽大,RBC完全溶解溶血环透明 β-溶血 4.抗原构造 荚膜 细胞壁 蛋白质 多糖 肽聚糖 细胞质 核蛋白抗原(P抗原) 链球菌共同抗原 与葡萄球菌有交叉 多糖抗原 (C抗原) 群特异性Ag A、B、C、……V等20群 A群致病性最强 蛋白质抗原 (表面抗原)型特异性Ag A群中M蛋白 与致病性有关 5. 抵抗力 对常用消毒剂敏感 致病因素 F蛋白 (Protein F)黏附素,有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定植和繁殖 2)链激酶(streptokinase;SK) 3) 链道酶(streptodornase;SD) 2. 所致疾病 淋巴管炎, 猩红热 超敏反应性疾病 化脓性感染 毒素性疾病 蜂窝组织炎, 扁桃体炎等 风湿热 急性肾小球肾炎 痈 链球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共同抗原 ? 急性肾小球肾炎 (四)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 直接涂片镜检 革兰阳性链球菌 分离培养 脓汁,血液,咽喉拭子 与金葡菌的鉴别 与肺炎链球菌的鉴别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