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 交流机绕组及其感应电动势.ppt

发布:2018-10-15约6.33千字共7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说明: 属于a相8个槽,即l、2、7、8、13、14、19、20 根据槽导体电势星形图,按电势相加原则构成元件,每个元件都是整距,y=τ=6槽,即每元件的跨距为6个槽,同为单层,每相每对极可以连接成一个元件组。 2对极,每相2个元件组,1—7—2—8,13一19一14—20。 元件组之间可串联或并联形成不同并联支路数 单层绕组每相有p个元件组,如串联方式连接,则并联支路a=1,相电势E=pEq,相电流I=Ic。每相功率P=EI=pEqIc。 * 连成三相绕组 一、链式绕组 链式绕组适用于q=2,p>1的小型异步电机。例如m=3,p=2,Z=24,q=2,a=30° 链式绕组的每个元件都是短距。从相电势和磁势角度看——具有整距性质 二、交叉式绕组 交叉式绕组适用于q=3的小型异步电机 例如:m=3,p=2,q=3。 定子槽数Z=2mpq=2×3×2×3=36 槽距角a=p×360/Z=20° 属于a相的元件有1、2、3、10、ll、12、19、20、21、28、29、30共12个元件边 y=8 y=7 2—10,3—11相连,是节距为8的(大)线圈 12—19相连,节距为7的(小)线圈 20—28,21—29相连,节距为8的大线圈 30—1相连,节距为7的小线圈。 依次二大一小交叉布置为交叉式绕组 b相和c相的连接规律与a相完全一样,a=20°,相间相差6个槽。如第2槽为a相首端,则b相首端是第8槽,c相首端是第14槽。 三、同心式绕组 对于p=l的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和单相异步电动机,每极每相槽数q较大,采用同心式绕组嵌线 例如:m=3,p=1,q=4。则定子槽数Z=2mpq=2×3×l×4=24,槽距角a=15° 属于a相的有8个元件边,把1与12相连构成一个大线圈,2与11相连构成一个小线圈。这一大一小组成一个同心式线圈组。13与24相连,14与23相连组成另一同心式线圈组。然后把两个线圈组反向串联,以保证电势相加 属于a相的有8个元件边,把1与12相连构成一个大线圈,2与11相连构成一个小线圈。这一大一小组成一个同心式线圈组。13与24相连,14与23相连组成另一同心式线圈组。然后把两个线圈组反向串联,以保证电势相加 在外形上有多种绕组型式:元件节距可以整距、短矩或长短,合理选用绕组型式,可以节省铜线,简化工艺。 分析相电势:采用槽电势星形图。绕组型式不同只不过是元件构成方式不同、导体连接先后次序不同,而构成绕组的导体所占的槽号是相同的,从每相电动势的角度来看,所有绕组都是属于两个相差180°电角度相带内的导体组成,三相单层绕组的节距因数Kp(短距线圈电势与整距线圈电势之比)均为1,具有整距绕组性质。 优点:绕组因数KN中只有分布因数Kd(线圈组合成电势有效值与各线圈电势代数和之比),基波绕组因数较高,无层间绝缘,槽利用率高。 缺点:对削弱高次谐波不利,无法改善电势波形和磁势波形,漏电抗较大。 使用:一般用于10kW以下小功率电机。(功率较大或对波形要求较高的电机,通常采用双层绕组。) 小结:三相单层绕组 优点(1)每槽内只有一个线圈边,无层间绝缘,下线方便,槽的利用率高。 (2)线圈数为槽数的一半,绕线及嵌线的工时少。 缺点(1)不能利用短距来削弱电动势和磁动势中的高次谐波,因单层绕组虽线圈的节距可能是短距,但其线圈组的电动势始终是两个相邻1800相带内线圈边电动势的相量和,实质上与整距分布绕组完全相同,无短距的效果。 (2)同一槽内导体均属同一相,故槽漏阻抗较大。 单层绕组的最大并联支路数:amax=p 并联支路数是指线圈组是并联还是串联,视所选并联支路数a决定。 小结:三相单层绕组的优缺点 三相双层绕组 双层——每槽中有两个元件边,分为上下两层放置。靠近槽口的为上层,靠近槽底部为下层。每个元件(线圈)均有一个边放在上层,一个边放在另一槽的下层,相隔距离取决于节距。 元件(线圈数)的总数等于槽数,每相元件数即为槽数的三分之一。 绕组展开图中:每槽上层圈边用实线,下层圈边用虚线,槽号加‘。 构造方法和步骤(举例:Z1=24,2p=4,整距,m=3) 分极分相: 将总槽数按给定的极数均匀分开(N,S极相邻分布)并标记假设的感应电势方向; 将每个极域的槽数按三相均匀分开。三相在空间错开120电角度。 连线圈和线圈组: 根据给定的线圈节距连线圈(上层边与另一槽的下层边构成一个线圈) 以上层边所在槽号标记线圈编号。 将同一极域内属于同一相的某两个圈边连成一个线圈 将同一极域内属于同一相的q个线圈连成一个线圈组 以上连接应符合电势相加原则 连相绕组: 将属于同一相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