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现场救护师资班课件推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适用于老幼、体轻、清醒的伤病者 背负法 爬行法搬运 适用于在狭小的空间及火灾烟雾现场的伤病人的搬运. 牵引颈部 抬起伤病人 轴向旋转 脊柱骨折移动(四人搬运方法) 骨盆骨折搬运(三人搬运方法) 担 架 担架器材 自制担架 折叠楼梯担架 折叠担架 折叠铲式担架 帆布担架 脊柱固定板 木 板 担 架 毛毯(床单\被罩\雨衣)担架 绳 索 担 架 衣 物 担 架 护送 救护车护送 感谢您的救助! a 头部包扎 b 前臂包扎 c 手掌包扎 包扎方法 (一)尼龙网套包扎 环形包扎 (二)绷带包扎 1.环行包扎 适用肢体粗细较均匀处伤口的包扎 腕部“8”字包扎 踝部“8”字包扎 2.“8”字包扎 螺旋包扎 3.螺旋包扎 螺旋反折包扎 4.螺旋反折包扎 头顶帽式包扎 三角巾包扎 1.头顶帽式包扎 肩部包扎—单肩包扎 手部包扎 膝部包扎 手(足)包扎 特殊损伤的处理 耳鼻漏夜说明有颅底骨折,禁住止堵塞耳鼻孔,盖以干净敷料,防止感染或颅压增高 开放性气胸呼吸极度困难,立即以保鲜膜或干净布料压住伤口,胶布固定、三角巾侧胸包扎 腹腔内脏脱出,保护内脏,不回纳,盖以保鲜膜或干净敷料,再以三角巾做环套盖上器皿,三角巾包扎腹部,抬送时屈曲下肢 肢体或手指断离时,以干净物品包好,或装入小瓶中,再放入盛冰块的容器内,不可直接放入冰或水中,提高再植成活率 腹部内脏脱出的处理 伤口异物的处理 (三)现场骨折固 定技术 1、人体骨骼图 2、骨折固定目的:制动,不扩大损伤,减轻痛苦。减少出血、肿胀防止损伤脊髓、神经、血管。为搬运、转运做必要准备 3、骨折类型 闭合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 4、骨折的程度 完全性骨折,碎骨多于三块为粉碎性骨折 不完全性骨折,又称柳枝性骨折 嵌插性骨折,又称嵌顿性骨折 5、骨折的表现 疼痛,伤处有明显压痛 肿胀,出血和骨端错位重叠所致 畸形,短缩、成角、旋转 功能障碍,影响或丧失 血管、神经损伤的表现 6、骨折现场固定的原则 1、先救命后治伤; 2、超关节固定,并加衬垫; 3、上肢屈、下肢伸,先固定骨折近心端、再固定骨折远心端; 4、固定后抬高伤肢,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血运; 5、开放性骨折时,应先止血包扎再固定 6、打结时避开伤口处,松紧适度; 7、注意颈、胸、腰椎,骨盆的特殊固定 8、畸形肢体不能矫 9、暴露骨端不拉动不回纳,伤口不冲洗不涂药 铝芯塑型夹板 测颈部高度,选颈托 上颈托并固定 脊柱板、头部固定器 固定材料 脊柱部位固定 专用设备: 颈托、铝芯塑型夹板、脊柱板、躯干夹板。 a 吹气 b 下压阀门 c 充气夹板固定 a 固定骨折上端 b 固定骨折下端 c 大悬带悬吊 夹板类 专用设备: 充气式夹板、铝芯塑型夹板、四肢各部位夹板、锁骨固定带、小夹板。 现场制作: 杂志、硬纸板、木板、折叠的毯子、 树枝、雨伞等作为临时夹板。 健侧肢体固定: 将受伤上肢缚于躯干,将受伤下肢固定于健肢。 ⑴肱骨干骨折(上臂):两块夹板放于上臂内外侧,板下加垫布带固定上下端,屈肘位悬吊前臂 骨折现场固定的方法 ⑵前臂骨折 两块夹板置于内外侧,加垫 拇指向上,布带固定腕和肘 悬吊前臂于胸前,上臂固定于胸部 必要时可用杂志、衣物等替代固定 ⑶股骨干(大腿)骨折:外侧长板达腋下,内侧至大腿跟部,加垫。七条宽带置于腋下、腰部、髋部小腿、踝部,以8字法固定踝部,足背部打结。无长板时,可以健腿与患肢固定 ⑷脊柱(颈腰椎)骨折 易危及脊髓而造成截瘫 最好使用脊柱板,颈托固定颈部于轴线上 动作轻柔,保持身体长轴一致,平移至板上 头、踝、腰空虚处垫实 以宽带将肩、骨盆、下肢、足固定于板上 ⑸骨盆骨折 多因强大外力碰撞、挤压所致 置仰卧位,屈膝,膝下放软垫 宽布带自臀后向前绕骨盆扎紧, 在下腹部打结固定 7、现场固定骨折注意事项 重视颈腰椎骨折的处理,防止加重伤情 开放性骨折禁用水冲洗,不可涂药,保持清洁 不取出扎入的异物,在其两侧包扎固定 肢体畸形时,就按原位置固定 固定的主要作用是制动,防止再损伤,不可现场整复 (四)伤员搬运和护送技术 搬运原则 并非简单的运送,须谨慎防止伤情加重 准确区别伤情,动作轻巧、避免震动 尽快离开危险地点,运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