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龙游第2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龙游第二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
A.“天人感应”的思想
B.宗法制的的影响
C.“君权神授”的思想
D.中央集权的加强
2.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
甲说、丙说 B. 甲说、乙说 C.甲说、丁说 D.乙说、丙说
3.“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襄办。……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欺藐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1858年),天津”上述材料表明( )
A.华夷秩序的传统外交体制解体 B.列强控制北京,设立使馆区
C.停止了外国领事的司法裁判权 D.于北京设租界,由各国共管.
4.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
时期领导阶级纲领或指导思想重大斗争19世纪中期农民阶级平均主义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末资产阶级兴民权、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阶级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20世纪初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辛亥革命A.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B.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C.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5.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形容中国特殊模式的民主是以信任为连接纽带,以自上而下的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为结构特征的“纵向民主”,是一种有别于以往西方所走的民主(“横向民主”)道路,使中国稳定转型,避免了以往西方为走向民主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是最佳模式 B.政治协商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C.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无需借鉴西方 D.“中国模式”应该在世界各国推广
6.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归根结底是一个民族运动,是具有民族独立和中国近代化两个内容的民族运动,而民族独立是第一位的;而现代史上(指1949年以后的历史),这两个问题仍在继续,只有二者的位置发生了历史性的进步的变换。”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政权性质的变化 B.主要矛盾的变化
C.国家性质的变化 D.国际形势的变化
7.《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D.“天下为公”
8.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西方列强”“东方国家”和“南北对话”等涉及方位的概念,它包含的不仅仅是地域位置,更含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在历史文献中,二战后的“西方”概念的内涵是
A.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 B.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和日本
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D.欧洲与美洲的所有国家
9.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受西方学术影响,社会史研究在中国兴起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社会史研究的视角相对于以前主流的政治史有很大的不同,有学者总结:如果说以前的政治史是“眼光朝上看”的话,那么社会史则是“视线的下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时令风俗等等都成了研究的重点。导致中国史学研究转型的原因是( )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B.改革开放的促进
C.政治的大众化和民主化推动 D.市场经济的发展
10.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以上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 )
A.“进化论”成为中国各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