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一历史岳麓版学案:知识巧学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docx

发布:2025-04-04约3.86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疱丁解巧牛

知识·巧学

一、“黑色星期四”

1.危机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具体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导致供需矛盾尖锐;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他们的社会购买力;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3)直接原因:股市投机,股价暴跌。

2.经济危机的表现

股价暴跌后的四年内,美国经济一片萧条。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1933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同1929年相比下降了将近一半;总数约5000万人的劳动力中,约有1500万人失业。

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

1。危机的特点

(1)波及范围广。

(2)破坏性特别强.

(3)持续时间特别长

2.危机造成的影响

(1)首先,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旷日持久,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到处都是示威游行的人群,焦虑不安与灰心绝望情绪弥漫着整个西方社会,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本主义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2)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转嫁和摆脱危机,加紧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从而在国际关系中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经济战,这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采取了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它们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实行货币贬值,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在世界已经连成一个整体的时代背景下,这些做法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了已经非常严重的危机,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

三、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是三个“R,即(复兴)Recovery、(改革)Reform和(救济)Relief。他从整顿金融入手,整顿农业和工业,直接救济的同时实行以工代赈。

1。整顿财政金融

主要是通过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和改革税制等措施,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2.调整工业生产

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以及其他一些立法,力图消除生产过剩,复兴工业.罗斯福指出,《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有深远意义的立法.法案中规定了公平竞争的法则,要求各工业部门规定生产规模和价格,以实现“工业和平”,消除生产过剩.法案还规定了劳工的一些基本权利,包括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限制、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并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等。法案公布后,凡接受法案的企业在产品上标有一个蓝鹰标记,以表示该企业守法和致力于复兴。

3.调节农业生产

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济工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废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以使他们在失业或生活无助时能够渡过难关。政府还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辨析比较罗斯福所采取的措施与胡佛的措施的比较

罗斯福新政与胡佛的政策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抛弃了美国信奉的传统经济政策—-自由放任,采取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全面干预。

四、凯恩斯主义

1.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当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尤其是19世纪以来,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政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完美无缺,自身可以调节。它倡导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国家不干涉经济事务,主要依靠市场进行调节.

这种自由放任的政策虽然可以使社会经济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自由,鼓励了人们的创造性,但资本主义制度却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制度,市场经济有着仅靠自身调节所无法解决的矛盾,而这些矛盾逐渐积累,最终酿成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2.凯恩斯主义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人们不得不承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自身的调节能力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效。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

凯恩斯是英国经济学家,他倡导政府要干预经济事务,把经济纳入到有序的轨道中,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

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存在着消费不足等弊端,他认为这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远远低于商品的供给,而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需求。因此,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挥其重要作用,成为“看得见的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它并不能消除经济危机.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逐渐陷入“滞胀”状态:失业率与物价同时上涨,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