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A00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1.doc

发布:2017-09-11约20.97万字共19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 第一节 幼儿活动概述 然而,当人类作为活动的主体要素而展开活动时,其主体的特征,使其自身的活动与其他一切活动相比,具有明显的质的区别。 (一)从人类活动的客体来看,作为活动客体的对象,不仅具有自然的属性,而且更多的是具有社会的属性。因此,人类的活动主要是社会性活动。 (二)从人类活动的性质来看,其他一切生物的活动是有机体所固有的本能行为(排除人为建立的条件反射活动),是有机体对周围环境的生物学适应方式。而人类的活动(排除先天具有的条件反射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动行为,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影响周围环境的过程。因此,人类的活动主要是能动性活动。 (三)从人类活动的效能来看,人类的一切活动,不仅使人类自身获得了作为自然人的生存(维持生存是一切生物进行活动的共性),而且还获得了作为社会人的发展,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影响和改造着客观现实。这正是人类活动与其他一切生物活动的本质区别。 (四)从人类活动的变化发展来看,与其他生物活动相比,人类活动具有不断发展的可能性和逐步获得发展的现实性。这是因为: 1.作为活动主体的人类,不仅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而且在已经经历的活动中具有逐步获得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活动主体的发展,必然影响活动量的或质的变化。 例如,人类的动作和操作(实现动作的方式)作为联结人类与活动对象盼纽带,具有在成熟和习得中不断建立、巩固和发展的特点。它们的发展必然影响活动的发展。 2.就人类活动的客体而言,其作为人类活动的对象,不仅属性不同,而且具有不断拓展和不断变化的特征。活动客体范围的扩大及新的活.动对象的出现,必然影响活动的发展。 人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能动性和变化发展性等一般特征。幼儿的活动作为人类活动整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这些特征。 二、幼儿具有自身特点的主导活动 (一)幼儿活动的分类及其相互关系 人类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活动是否具有外显的行为,我们通常把人的活动分为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两大类。 1.幼儿的内部活动 是指幼儿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前者是指为满足其机体生长发育和适应外界变化的需要而进行的身体机能活动。这种活动是生命赋予人的不可推卸的内部工作,且必须由个体自己去完成。只要生命存在,这种活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但其活动过程一般不被活动主体所觉察。 幼儿的心理活动,是指为满足自身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需要和构建自身内部世界的需要,与外界积极地进行相互作用的内部活动,是幼儿神经系统的(主要是大脑)的机能性反应活动。它也必须由幼儿自己来进行。但它与生理活动的不同之处是:它是一种有意识的动,且常常带有鲜明的个体特征;特别它是作为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认识括动,幼儿接受和处理外部信息的方式、速度、思维习惯等等都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两点: (1)幼儿的心理活动虽然是内部活动,但由于其前运算思维(直觉行动思维)的行动性,使这一内部活动有时有可见的外显行为。 (2)幼儿的两种内部活动是彼此相联的,它们在幼儿内部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心理活动的基础,良好的心理活动有利于维持和促进身体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2.幼儿的外部活动 是指具有外显行为的幼儿的实践活动,即幼儿与周围环境中的人或物直接相互作用的活动。 3.幼儿内部活动与外部活动的相互关系 幼儿的内部和外部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幼儿的生理、心理活动渗透在外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影响和支配外部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幼儿的外部实践活动又是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因此,外部实践活动作为幼儿生理、心理活动交融一体、统合进行的最富有发展价值的综合性活动,是我们研究幼儿活动的重要形式。 (二)幼儿外部实践活动的类型 幼儿的实践活动,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成不同的类型。 按照活动对象的特征来划分,幼儿的外部实践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物为对象的实物操作活动;二是以人为对象的人际交往活动。但在幼儿的实际活动中,两者又常常交织在一起进行。因此,通常采用其他分类方法。 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照幼儿一日活动的内容,将幼儿的外部实践活动大致分为四类,即幼儿的生活活动、幼儿的游戏活动、幼儿的学习活动和幼儿的劳动活动。这四类活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在幼儿众多的外部实践活动中,讨论什么是幼儿特有的主导活动,需要明确主导活动的含义。 所谓主导活动,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1.指在儿童的一日活动中,除满足其基本生存需要的活动(如喝、睡、排泄等)外,发生频率最高和所占时间最多的活动。 2.指活动的发生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与儿童一定的年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必然发生的活动。 3.指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