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介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及其解决策略.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留学生介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及其解决策略
摘要:介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大难点和重点。介词数量繁多、意义丰富, 学生接受与教师讲授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可见对对外教学中介词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在整理分析留学生运用汉语介词时出现的偏误句型基础上, 找出留学生产生偏误的原因, 并提出介词学习的相关教学策略, 以提高留学生对介词的掌握与应用能力。
一、介词的分类 (一) 表时间、处所、方向:从自从打由往向朝顺着沿着离 (1) 前排从左起第四人就是他。 (2) 自从他离开北京, 我们一直没见面。 (3) 打学习班回来, 小明就当上了讲解员。 (二) 表方式、方法、工具、比较:按照根据用比 (1) 应该按照政策办事。 (2) 根据专家的鉴定, 这是恐龙化石。 (3) 用开水沏茶。 (三) 表原因、目的:因为由于为了 (1) 因为天气的关系, 飞机不能按时起飞了。 (2) 由于工作关系, 我在北京逗留了几天。 (3) 为了让弟弟上学, 她辍学去城里打工了。 (四) 表关涉对象:关于对于给替 (1) 关于兴修水利, 县政府正在全面规划。 (2) 对于这件事,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3) 我给你当翻译。 (五) 表施事、受事:被由让把 (1) 我被一阵惊雷惊醒。 (2) 现在由老张介绍详细经过。 (3) 他们的脸让灯光照得通红。二、介词使用偏误的类型及原因 (一) 遗漏偏误1.“在”的遗漏偏误*他来中国以前牛津大学学习。汉语初学者经常出现例句中的偏误, 学生在使用“在+处所+动词性词语”这一句型时漏掉了介词“在”, 因此造成了介词“在”遗漏的偏误。2.“从”的遗漏偏误*你帮我从老师把我的汉语书拿回来。在上述例句中, 介词“从”的宾语是“老师”, 它是称谓词、人名, 不是表示处所的。根据汉语语法规则, 如果“从”后面的宾语不是处所名词如:“校门口、山顶上、窗户里”, 应在其后面加上表示处所的“这儿”“那儿”等, 和介词一起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因此, 学生在这个句子中并不是只遗漏了“从”字, 而是遗漏了后面与其一同构成介词词组的成分。3.“跟”的遗漏偏误*我商量爸爸周末带我们去看电影。例句中“商量”这一动词在语义上表示需要双方共同参与, 属于“交互动词”, 但需要老师提醒学生注意的是双方的地位不是对等的, 如句中“妈妈”是句子的主体, 而“爸爸”是从体, 是“被商量”的对象, 这个从体应由介词“跟”引出。这一介词是不可以遗漏的。4.“对”的遗漏*萨姆非常感兴趣篮球。例句中“感兴趣”是动宾结构的短语, 根据汉语语法规则, 其后不能再接宾语“篮球、工作”, 而篮球和工作作为感兴趣的对象, 应由介词“对”引出并且放在动宾短语“感兴趣”之前。这个偏误主要发生在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中, 主要原因是母语的负迁移造成的。 (二) 错序偏误1.“在”的错序*我想学习汉语在北京语言大学。例句是由介词组成的介宾短语的语序偏误。也可以说是状语后置问题。这类错误同样多发生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中。因为印欧语系的学生在初学阶段喜欢把介词结构“在+宾语”放在句尾, 跟英语中的表达方式一致, 习惯将时间、地点置于句首或句尾。2.“从”的错序*乔伊斯开始学习汉语从2009年春天。同上, 留学生出现例句中的偏误, 大部分是由于母语的负迁移造成的。由于受母语影响, 他们将本国家的语言直接翻译成汉语, 如将此例句译成英语为“Jocy has began to study English since the spring in 2009”, 英美留学生很自然地将状语“从2009年春天”放在了句尾。3.“跟”的错序*李彩英买的和朴志焕买的笔跟一样。例句中留学生出现的偏误是将两个比较的对象都放在了介词“跟”的前面。汉语常用“跟……一样”的介词结构表示两者之间完全相同, 但两个比较对象应分别放在介词“跟”的前后, 进而“跟”引导的宾语作“一样”的状语。4.“对”的错序*我见到玛丽亚时, 她只是笑了笑对我。例句中作状语的介词短语“对……”用在了谓语动词“笑”之后。这是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的, 应该将它们提到谓语之前, “对我笑了笑”。例12中字对字的翻译“对我笑” (“smile at me”) 也造成了留学生的偏误。 (三) 混用偏误1.“在”的混用*吉冈从书上写名字。例句是介词“在”与介词“从”的混用。这是由于留学生没有弄清楚介词“从”所表示的意义, “从”用来表示的是时间或者地点的起点, 例如“从古至今”, 而介词“在”表示时间时, 指的是动作发生的时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