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成因与表征-冯刚.pdf
2021年9月
思想教育研究专题研究
第9期总第327期StudiesinIdeologicalEducation
编者按: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是当前网络时代的一种重要现象。加强对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形成机理及
其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规律与引导策略研究,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刊特邀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教授组织相关学者从大学生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成
因与表征、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形成机理与传播路径、网络舆情群体极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
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信息极化效应的监测分析开展研究,以飨读者。
大学生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成因与表征
冯刚a黄渊林b
(北京师范大学a.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b.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深入考察网络舆情群体极化在大学生中的成因和表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
义。“信息茧房”加剧大学生个体信息失衡现象,助推大学生群体舆情环境同质化;大学生群体
结构具有高度一致性,容易被网络意见领袖操控舆论导向;在“沉默螺旋”效应下,大学生群体
的真实意见难以完整表达,这些都是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重要成因。大学生网络舆
情群体极化容易诱发网络暴力行为,因此,必须做好高校舆情管控工作,防范网络舆情群体极
化的发生。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成因;表征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G641A1002-5707(2021)9-0093-06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是指某一社会问题或热点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防范高校重大舆论危机
事件在网络空间的传播过程中,网民的观点越来事件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越极端化,最终产生极端言论和行为的网络现象。
随着网络对高校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这一现象对一、“信息茧房”助推学生群体舆情环境
大学生的精神健康、成长成才乃至高校的和谐稳同质化
定逐渐构成了严重威胁。相较于社会人群,大学生
由于其价值观的不成熟、情绪的易冲动等特点,更凯斯·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写道:“网络
容易在极端化舆情的冲击下,产生极端化的言论虽然能够带来更多的资讯选择和更便捷的信息搜
和行为,危害高校的文化环境。因此,高校思想政索,但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信息和使自己愉悦
治教育尤其需要重视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现象对大的通信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束缚于像蚕茧一
学生的影响,深入考察大学生网络舆情群体极化[1]8
样的信息茧房之中。”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
的成因和表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求,做展,网络媒体通过大数据、算法推荐等信息技术了
好高校舆情管控工作,这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解大学生的浏览习惯、挖掘大学生的信息需求、精
冯刚: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为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与实践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
19ZDA007
)、北京师范大学宣传思想工作专项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重要论述研究”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