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基因组的进化与分子系统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基因组的进化与分子系统学
1.生物进化的本质、原因、动力是什么?
2.生物进化的方式?
3.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4.研究生物进化的意义?
5.人类是如何进化而来的?
6.基因组进化与疾病的关系?
Question
目的:分析比较SARS病毒与冠状病毒科中病毒基因和蛋白的同源性。
方法:利用互联网、分子生物学软件对SARS病毒与冠状病毒科中病毒基因和蛋白同源性分析,构建蛋白进化树。结果:SARS病毒在某些区域基因序列与冠状病毒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具有自身比较保守的基因组序列结构。SARS病毒的三个结构蛋白(S、M和N)中与同科其他病毒存在很高的同源性;不同地域SARS病毒的基因序列存在差异。
结论:SARS病毒不是其他冠状病毒的变异体,而是一种与冠状病毒类似,可能早已经独立存在,此前未被人类所认识的新病毒。
.
SARS病毒基因及蛋白系统分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8(3):338-341
对SARS-CoV的基因组特征、基因组序列、基因组变异,以及基因组编码蛋白作了综述,提示SARS-CoV基因组为无分段的单链正义RNA,存在极强的变异能力,其对应氨基酸序列也存在极多的变异点,探索了解SARS-CoV的致病机理。
SARS病毒的基因组研究概述
结果: 1997/2006 48株毒株PB2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成两组,1997/1998毒株为第一组(G1),2003/2006毒株为第二组(G2)。PB2基因错义置换导致101个氨基酸位点变异,占比例13.3%(101/759)。提示PB2基因进化主要受到自发突变影响。2003/2006毒株(包括毒株GD-01-06)仅保留一个糖基化位点(NPT301-303),丢失3个糖基化位点,可能影响蛋白致病性和抗原性。
广东人H5N1毒株PB2基因进化和特性
结论: 目前聚合酶B2(PB2)基因进化分成两组,主要受到除自发突变影响;PB2基因丢失3个糖基化位点可能影响蛋白致病性。人禽流感H5N1毒株PB2基因在自然界变异非常频繁,不断变异将影响H5N1毒株在人-人传播能力和引发大流行。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17):1547-1550
结果: 2009年3月以来爆发的新型 A/H1N1 病毒株聚合酶 B1 (polymerase B1,PB1)基因来自于人H3N2,其同源性 93.7%; 聚合酶 B2(polymerase B2,PB2)和聚合酶 A(polymerase A,PA)与禽H5N1同源性较高,同源性分别为89.0%和89.9%;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核蛋白(nucleoprotein,NP)和非结构蛋白(non structural Protein,NS)与北美地区猪H1N1 同源性较高,同源性分别为 91.7%、93.1%和93.1% 。
2009 年新型甲型 H1N1 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重组分析
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和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P)与欧洲地区猪 H1N1 同源性较高,同源性分别为 90.5%和95.5% 。全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 2009 年新型 A/H1N1 病毒与北美地区猪 H1N1 病毒同源性最高,为 83.9%
结论 :2009 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是人H3N2、北美地区猪 H1N1、欧洲地区猪H1N1和禽H5N1的基因重排病毒。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9,30(6):637-640 。
结果:不同地区分离的 2009 年新型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聚合酶 PA、PB1和PB2 编码基因均具有高度同源性并聚集在一个独特的进化支上,与猪流感病毒对应基因接近。三者均与 2005 年美国爱荷华州分离的人A/H1N1病毒基因(A/Iowa/CEID23/2005/H1N1)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 2005年美国爱荷华州流行的H1N1 (DQ889682) 病毒 PB2 蛋白第 627 位氨基酸与禽类流感病毒相同 均为 谷氨酸 而与其他人A/H1N1 (1918~2008年)病毒的赖氨酸不同。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聚合酶编码基因进化分析
结论:2009 年新型 甲型 H1N1 流感病毒聚合酶基因可能来源于 2005 年美国爱荷华州分离的人A/H1N1病毒禽流感病毒可能参与了聚合酶基因重排过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30(6):632-636
是A型流感病毒 ,携带有 H1N1 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 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基因片断。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
甲型 H1N1 流感病毒
反复重组产生新病毒
科学家研究揭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