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虚假财务报告成因的分析毕业论文1.doc

发布:2017-09-04约3.2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 毕 业 论 文 虚假财务报告成因的分析 学生姓名:刘佳婕 学 号:1104030364 年级专业:二○一一级财务管理 指导老师:黄桂英 系 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湖南·长沙 二0一四年三月 目 录 摘要: 2 1 前言 2 2 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原因 2 2.1 上市公司质量控制制度的失衡 2 2.2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制度失衡 2 2.3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控制度失衡 3 3 虚假财务报告的识别应对措施 4 3.1 完善立法、健全民事赔偿机制 4 3.2消除财务报告造假的前提是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4 3.3完善相关制度可消除或缓减财务报告造假的动机 4 3.4完善证监会监管制度 5 3.5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 5 3.6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5 4.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虚假财务报告成因的分析 作 者:刘佳婕 指导老师:黄桂英 (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2011级财务管理,长沙 410128) 摘要:虚假财务报告一直是社会的热点话题。虚假财务报告会误导信息用户的决策方向,破坏市场规则和增加市场交易费用,对经济造成巨大破坏。本文通过对我国虚假财务报告的原因分析,旨在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对虚假财务报告的防范和应对提供 一些参考。 关键词: 虚假,财务报告,治理,研究 1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采取各种不正当的手段。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而且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削弱会计的经济管理作用,阻碍经济发展,危害非常严重。 2 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原因 企业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接下来我们分别从多个方面分析。 2.1 上市公司质量控制制度的失衡 首先,上市门槛过高是导致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根源。不少公司为达到上市标准,千方百计地造假,以达到上市筹资目的。同时其财务指标的设计过于简单,一方面造成企业管理层的压力,另一方面又很容易通过会计处理来调节,公司为了达到上市标准,就千方百计地进行造假,以达到上市筹资目的。其次,配股条件、ST的处理制度和摘牌制度也会导致虚假财务报告的产生。 2.2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制度失衡 信息披露行为制度包括信息披露行为规范和信息披露质量规范。这两方面我国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衡。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呈现国有股和法人股“一股独大”的特点。而周有股存在一个弊病是多级代理。当管理当局和股东之间利益相冲突时,管理当局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会欺骗股东,以实觋角身利益的最大化。对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主要是通过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镧度来进行,因此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准则的质量。在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基本上是单边行为,企业馋弈的动力不强。而且,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存在企业可利用的真空地带。 2.3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控制度失衡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控制度主要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和证监会监管处罚制度。在这两方面,我国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衡。 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失衡。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审计要求问题。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的年报需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但对于中期报告却没有这样的要求,这就使不少企业利用中期报告来进行虚假披露,一方面是对自己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调节,另外一方面是配合一些炒家进行股票的投机炒作。二是注册会计师监管问题引起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和独立性问题。中国注册会计师的监督管理体系还不健全,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管理不力,致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不够,审计质量堪忧。三是中国存在审计合谋的制度环境。审计合谋是指审计人员和管理当局合作欺骗审计委托和社会公众从中牟利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抵制管理当局压力的承受能力差,很容易出现审计合谋的情况,使审计失去独立性。 (2)证监会监管制度失衡。会计监管主体是指监管活动的实施者。中国有关法律和法规将监管主体定义为两类:政府机构和行业自律机构。但从实施监管的效果来看却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政府机构监管范围过宽而其人员的专业技能有限,导致政府制度全面,实施管理片面。中国对证券市场实施监管的机构主要是证鉴会。证鉴会则作为最高监管部门其监管范围广泛,包括从证券市场到期货市场的所有具体事项。然而效果也并不理想。政府机构监管范围过宽,其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同时,作为监管力量一线的交易所权利范围却很有限。日前,交易所只有监督权。证监会有时鞭长莫及,交易所又权利有限,上市公司的监管出现真空违规事件屡屡发生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3 虚假财务报告的识别应对措施 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