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网络犯罪的犯罪心理分析.docx

发布:2025-04-04约5.33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宁波大学考核答题纸

(2015—2016学年第2学期)

课号:课程名称:犯罪心理学改卷教师:

学号:136230003姓名:原豫星得分:

网络犯罪的犯罪心理分析

【内容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得以迅速的普及和发展,然而网络技术在带给我们方便和快捷的同时,网络犯罪也应运而生,且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不断发展,网络犯罪也走向越演越烈的趋势,研究和分析网络犯罪的心理形成机制便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即是基于此背景之下对于网络犯罪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形成机制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犯罪特征心理特点心理形成机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全世界发展异常迅速,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带给我们的却并不仅仅只有便利和快捷,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福音的同时,网络犯罪也悄然而至,可以说是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为网络犯罪的实现提供了平台基础,网络犯罪则即通过以互联网作为其违法犯罪的手段或工具来达到犯罪目的的新型犯罪行为。其作为现代高科技犯罪技术的一种,正在迅速发展,但对社会生活危害极大。因此,研究网络犯罪,分析网络犯罪的心理成因,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网络犯罪的概念及特征

“\t/_blank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运用\t/_blank计算机技术,借助于网络对其系统或信息进行攻击,破坏或利用网络进行其他\t/_blank犯罪的总称。既包括行为人运用其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工具在网络上实施的犯罪,也包括行为人利用软件指令,\t/_blank网络系统或产品加密等技术及法律规定上的漏洞在网络内外交互实施的犯罪,还包括行为人借助于其居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特定地位或其他方法在网络系统实施的犯罪。简言之,网络犯罪是针对和利用网络进行的犯罪,网络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危害网络及其信息的安全与秩序。”1.百度百科网络犯罪其具有以下几个具体特征:

1.百度百科网络犯罪

1.智能性

网络犯罪的犯罪手段的技术性和专业化使得网络犯罪具有极强的智能性。若要具体实施网络犯罪,犯罪人要掌握相当的技术及具备较高专业知识并擅长实用操作技术,才能逃避\t/_blank安全防范系统的监控,掩盖犯罪行为。所以,网络犯罪的犯罪主体大多是掌握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士。他们洞悉网络的缺陷与漏洞,运用丰富的电脑及网络技术,借助四通八达的网络,对网络系统及各种电子数据、资料等信息发动进攻,进行破坏。而网上犯罪作案的时间短,手段复杂隐蔽,许多犯罪行为的实施,可在瞬间完成,且往往\t/_blank不留痕迹。

2.隐蔽性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不确定性、虚拟性和超越时空性等特点,使得计算机犯罪具有极高的隐蔽性。而犯罪人的专业技术更是为这种隐蔽提供了保障,使得很多案件难以被发现,甚至发现了也难以追查。

3.低龄化和内部人员多

主体的低龄化是网络犯罪的作案人员年龄越来越小和低龄的人占整个罪犯中的比例越来越高。从时下发现的网络犯罪来看,犯罪分子大多年龄较低,熟知一定的网络专业技术。

4.巨大的\t/_blank社会危害性

网络的普及程度越高,网络犯罪的危害也就越大,而且网络犯罪的危害性远非一般传统犯罪所能比拟,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而且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传统的犯罪一般只局限于一时一地,针对的是特定的犯罪或者一定范围内的不特定多数,网络犯罪则可能造成全世界的网络受到破坏,甚至有可能造成连行为人自身都无法预计或控制其破坏。网络上任何有意或无意的攻击,都可能造成网络上成千上万台计算机瘫痪。尤其是在网络空间中实施的涉及利益性犯罪,其非法获利或在客观上造成的损害通常较大,而侦查活动却十分困难。

网络犯罪的犯罪心理特点

认知方面

较高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网络犯罪由于其智能化的特点和技术性、专业性的要求,其若要实施网络犯罪则必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而这类技术往往很难被我们一般人所掌握,这就意味着网络犯罪的行为人若要掌握相关技术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行为人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扭曲的道德观。

网络犯罪人员往往会存在网络道德缺失现象,这种现象在网络黑客的犯罪案

络犯罪案件的产生也必然有行为人内在的个体化因素影响,而在具体的网络犯罪的犯罪场中也必然存在促使犯罪行为得以实施的特定、具体的环境和条件。”2.梅传强

2.梅传强.犯罪心理学[M].中国法制出版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