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
概述
是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非化脓性炎症过程导致的肌肉弥漫损害的一组疾病。
DM(皮肌炎):骨骼肌+皮肤同时受累
PM(多发性肌炎):仅骨骼肌受累。
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其它风湿病并发。
病因
在病因学上并不比关节炎更特异
有三种可能:
1、病毒感染
2 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异常识别
3、血管病变
发病机理
骨骼肌纤维慢病毒感染
↓
肌纤维抗原性改变(“非自身”抗原)
↓
免疫系统识别“非自身”抗原
↓
血管炎
↓
骨骼肌、皮肤病变[PM、DM]
发病机理
产生骨骼肌纤维损害的最终反应:
PM:主要是细胞解导
DM:主要是细胞毒抗体解导
成人患者约10%并发恶性肿瘤
血管病变可引起广泛的器官损害,尤其见于DM/PM的儿童型。
临床表现
肌肉损害
四肢近端肌无力,分布对称而弥漫;
一半病人有肌痛和触痛;
少数病人有咽下困难。
临床表现
皮肤损害
双上眼睑浮肿性紫红斑,可扩展至颈、鼻梁、胸背等处
Gottron氏征:手指关节及肘、膝关节侧面紫红色丘疹融合的扁平斑块
甲周皮肤潮红
实验室检查
1、血清酶↑:
重要的有CPK(肌酸磷酸激酶)和醛缩酶↑诊断价值最大,CPK是肌纤维损伤最敏感的指标,且与疾病活动度有关,可用于指导治疗。
2、尿肌酸↑
尿中 [肌酸] / [肌酸+肌酐] >1/10有助于诊断本病。
实验室检查
3、肌电图:肌原性损害:自发电位(肌炎活动的标志)
MAUP时限短、波幅降低和多相波百分比增高
大力收缩病理干扰相
4、肌肉活检:多发性灶性分布的肌肉变性坏死和炎性浸润。
5、免疫学检查:
ANA可阳性(PM多见)
抗Jo-1抗体阳性率约25%,PM多见
抗Mi-2抗体可阳性
肌源性损害-病理干扰相
神经源性损害-单纯相
正常-干扰相或混合相
分型
一、原发性特发性多发性肌炎(简称多发性肌炎,PM)
二、原发性特发性皮肌炎(简称皮肌炎,DM)
三、DM或PM伴恶性肿瘤
四、伴血管炎的儿童DM/PM
五、伴其它风湿病的PM/DM(重叠综合征)
治疗
首选强的松 60-100mg/日
可能要持续用药数月至数年
开始每天四次,一周后尽‘可能快地改为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疗法
补钙、补钾、护胃(抗酸剂)
CPK是治疗中疾病活动的监护指标
可配合应用免疫抑制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