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三生物习题(江苏高考复习用)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doc

发布:2017-01-23约9.15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遗传分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 1.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在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完全分开 D.在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后只有在沉淀物中才能测到放射性同位素32p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均不能证明的是可以产生可遗传的变异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可以控制生物的性状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32P和35S分别标记T2 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B.用35S标记T2 噬菌体,侵染、离心后35S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C.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所需原料和能量均由细菌提供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R型肺炎双球菌无荚膜,菌落粗糙,对青霉素敏感。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菌落光滑,对青霉素敏感。在多代培养的S型菌中分离出一种抗青霉素的S型(记为PenrS型)突变菌株。现用S型菌、PenrS型菌与R型菌进行一系列实验,对下列实验结果描述的是 A.实验甲同时出现光滑型和粗糙型两种菌落B.实验乙可能出现光滑型菌落C.实验丙可能同时出现光滑型和粗糙型两种菌落D.实验丁仅出现粗糙型菌落.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在细菌体内合成蛋白质的叙述正确是A.原料、模板和酶都来自细菌 B.模板和酶来自噬菌体,核糖体和原料来自细菌 C.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细菌,核糖体、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 D.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核糖体、原料和酶来自细菌 .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下列关于此类叙述正确的是 A.用含有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只在分生区细胞中检测到放射性 B.给小麦供应l4CO2,14C不会出现在叶肉细胞中 C.给豚鼠供应1802,不会呼出C18O2 D.赫尔希和蔡斯用35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标记元素在氨基酸的R基 .正确的是 A.格里菲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和克里克同位素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 C.通过红眼和白眼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了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等位基因A与a的最本质的区别是 A.A控制显性性状,a控制隐性性状B.在减数分裂时,A与a分离 C.两者的碱基序列不同D.A对a起显性的作用.1953DNA分子的结构模型,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右图DNA分子平面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7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 B.5和6交替排列构成了DNA的基本骨架 C.8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D.4可以是胸腺嘧啶或尿嘧啶 12.a、b试管内加入的DNA和c、d试管里加入的RNA都含有60个碱基。四个试管内都有产物生成,下列表述的是 A.a 试管模拟的是复制过程B.C.b、c两试管内的产物都是NA D.d试管加入的酶含逆转录酶13.下图甲、乙分别表示海蜇细胞内两种大分子化合物的合成过程。下列属于两者共同点的是 A.模板及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相同 B.参与催化的酶及反应场所相同 C.均需要消耗能量 D.均具有半保留、多起点复制的特点 1.(  ) A.该过程表示转录 B.图中①含有RNA C.图中②表示多肽链 D.图中③是识别储存在④中的遗传信息的工具 16.取某个生物不同类型的正常体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如图所示,已知基因l~8中只有一个是控制核糖体磷自质合成的基因。关于此图说法错误的是(  )下表有关基因表达的选项中,不可能的是(  ) 基因 表达的细胞 表达产物 A细菌抗虫蛋白基因 抗虫棉叶肉细胞 细菌抗虫蛋白 B人酪氨酸酶基因 正常人皮肤细胞 人酪氨酸酶 C动物胰岛素基因 大肠杆菌工程菌细胞 动物胰岛素 .某基因含有300个碱基对,其中A占30%。下列有关该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基因片段中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该基因连续复制2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540个 C.由该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D.该基因中增加三个碱基对,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下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的是(  ) A.①②、④过程分别需要DNA聚合酶、RNA聚合酶、逆转录酶B.③过程直接需要的物质或结构有mRNA、氨基酸、tRNA、核糖体、酶、ATPC.把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①过程,子代含15N的DNA占100% D.①②、③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