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团功能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交流平台 第26 期(总第666 期)
高校社团功能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高秋萍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高校学生社团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功能,已成为挖掘学生潜力、全面提高学生
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有效载体,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了社会沟通、就业服务、就业观导向、素质拓展、凝聚激励、自我教
育、校企文化对接、社会服务和校际联谊等功能。
[关键词]社团功能 就业能力 促进就业
[作者简介]高秋萍(1964- ),女,山东潍坊人,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社科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山东
潍坊 261061)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3985 (2010)26- 0169- 02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劳动力过剩尤为突出,就业形势 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重庆三峡学院的任江林提出,就业能力包
异常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华英才网 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工作能力,第二是专业知识和技
最新发布的就业指数调查显示,2010 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 能,第三是求职技能。由此可见,就业能力是一种以就业为目的
630 万,就业形势无疑是30 年来最严峻的,提高大学生就业能 的特定的综合素质集合,它具有层次性,且随着社会的变迁,就
力已成为各高校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高校培养大学生就业 业能力的内涵和外延也会随之不断演变。关于就业能力的构成
能力,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培养途径。其中,高校学生社团对提 要素,瑞士学者戈德斯密德提出五要素说: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
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就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人素质;人际关系技巧;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
一、相关概念界定 敏锐广阔的视野。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将就业能力分为5 个类
(一)高校学生社团性质及功能定位 别16 项技能:基本胜任力(阅读、写作、计算)、沟通能力(说和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以自愿 听)、适应能力(问题解决、创造性思考)、群体效果(人际技能、团
方式组成的业余性学生群体组织,它根植于高校学术研究、人文 队工作、协商能力)、影响能力(理解组织文化、分享领导)等。国
建设、道德深化和实践积累的沃土,以鲜明的开放性、包容性、自 内学者夏祖浩认为就业能力包括四个方面:自尊和成就动机、对
主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成为昭显校园文化的一面大旗,逐步形成 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人际交往技能。上
了理论学习、专业科研、文化艺术、公益实践、网络信息及就业创 海公共行政与人才资源研究所汪怿把就业能力分三部分:基础
业等六大类较为成熟的社团。各类社团围绕不同的教育主题,在 技能、个体管理技能和团队工作技能。辽宁师范大学张丽华等认
理论教育、科技创新、文体艺术、社会实践、技能培养等方面开展 为就业能力由五个维度构成: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能
活泼健康、丰富多彩的各种社团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完 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应聘能力。课题组借鉴专家学者观点,通过
善知识、培养能力、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发挥特长,以及开拓知 调查分析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需求认为,就业能力是一
识领域、调整知识结构、挖掘学生潜能的舞台。调查显示,半数以 种综合能力,包括基本专业能力、社会沟通能力、求职应聘能力、
上高校学生曾注册成为社团成员,90%以上的学生参加过社团 职业规划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
活动。大学生社团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思想教育的主 新拓展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等。
阵地和服务学生的主渠道,具有文化传播、舆论导向、思想教育、 二、高校学生社团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功能
力量凝聚、素质培养和榜样示范等功能,发挥了塑造人、熏陶人、 (一)社会沟通功能
引导人、感染人等育人成效。近年来,服务于大学生就业需要, 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非大学生总量过剩,而是
“就业者协会”“大学生就业促进会”“大学生事业发展促进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