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Chapter6 投资银行.ppt

发布:2017-05-23约3.4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Chapter6 投资银行 第六章 投资银行 outline 投资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投资银行的性质与类型 投资银行的业务 第一节 投资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一、投资银行的产生及其早期发展 1929年前: 产生阶段 1929-1933年: 动荡阶段 1934年至20世纪 60年代: 快速发展阶段 第一节 投资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二、 20世纪60年代以来投资银行的发展 这一时期投资银行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金融创新 拓展国际 业务 附:美国银行改革法律 第二节 投资银行的性质与类型 一、投资银行的性质 1. 投资银行的4种定义 2.投资银行与资本市场: 投资银行是资本市场的核心。 首先,投资银行是资本市场的中间人。 其次,投资银行是中长期资本运营的枢纽。 再次,投资银行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金融工具的创新。 3.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 第二节 投资银行的性质与类型 二、投资银行的体制 世界各国对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相互关系及业务范围的界定大致可分为 分业模式和综合模式两种体制。 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 分业模式:美国、英国、日本为代表 综合模式:德国、瑞士、荷兰、 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为代表 第二节 投资银行的性质与类型 三、投资银行的类型 1、超大型投资银行 2、大型投资银行 3、次级投资银行 4、地区性投资银行 5、专业性投资银行 6、商人银行 第三节 投资银行的业务 一、证券承销 二、证券交易 三、私募发行 四、收购与兼并 附:全球投资银行证券承销、并购顾问业务手续费收入排名 第三节 投资银行的业务 五、资产证券化 六、基金管理 七、风险资本投资 八、衍生工具的创造和交易 九、咨询业务 本章结束,谢谢观看 1929年前:产生阶段 1.产生: 英国的投资银行在兑换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美国最早的投资银行是1761年建立 2.投资银行产生的因素: (1)证券和证券交易 (2)战争及国债 (3)股份 (4)基础设施建设 (5)企业兼并 1929-1933年:动荡阶段 1929年开始的股市大崩溃 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颁布 1934年至20世纪60年代:快速发展阶段 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颁布,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野格局的形成,同时也标志着纯粹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诞生。 金融创新 以所罗门兄弟公司和美林公司为代表,推出大量的创新工具,如期货、期权、互换等,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如杠杆收购、资产管理、财务咨询、证券清算、风险管理等。 拓展国际业务 1.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 拓展国际业务的起步阶段 设立国外分支家机构 业务出现综合化趋势 欧洲债券的发行和 承销是主要业务 2.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 国际业务迅猛发展阶段 金融管制的放松是主要原因 《1987年银行业平等竞争法》 《1980年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 《1982年存款机构法》 《1999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美国银行改革法律 《2010年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 次贷危机以来投行的变化 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低价“贱卖” 2008年9月, 美林证券、雷曼兄弟被收购 2008年10月,高盛、摩根士丹利转变成商业银行 2010新法案 2010年7月21日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签署了《2010年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 对金融机构经营范围和规模做出诸多限制,重新确立的金融业分业经营格局 投资银行的4种定义 1.投资银行是指经营华尔街金融业务的银行 2.投资银行是指从事所有资本市场业务的银行 3.投资银行是指经营某些资本市场活动的银行 4.投资银行是指进行一级市场承销、融资和二级市场的证券交易的银行。 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 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 时期 过去 目前 过去 目前 资金来源 活期存款为主 各种存款及其他借入资金 发行证券 发行证券为主 主要业务 存、贷款 存贷款及金融服务 证券承销 证券承销、交易;衍生工具的创造、交易;收购兼并及相关服务及融资等 主要功能 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 利润主要来源 存贷利差 存贷利差及服务收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