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分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但直到50年代,“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才在欧洲盛行,现实主义才成为一个自觉的流派。 在欧美范围内,现实主义的发展总体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9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为前期,其中心 在法英等国; 70年代到20世纪初为后期,其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等 。 (一)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1、19C中期的基本内容:以描写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及资产阶级内部矛盾为主,在表现对现实强烈的批判性和揭露性的同时,也流露了对封建时代的依恋之情。 司汤达(1783—1842)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文学评论集《拉辛与莎士比亚》(1823—1825)是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宣言书。长篇小说《红与黑》(1830)的发表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由于其作品中杰出的心理描写,他被称为“近代小说之父”。 颓废派:源自拉丁文Decadentia,本义是堕落、颓废。颓废主义是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社会表示不满而又无力反抗所产生的苦闷彷徨情绪在文艺领域中的反映。最早表现在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和象征主义者马拉梅等人的创作中,因而后人往往视象征主义与颓废主义为一体。颓废主义者不满文艺对现实生活作自然主义的摹写,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认为文学艺术不应受生活目的和道德的约束,片面强调艺术的超功利性,否定文艺的社会作用,否定理性认识对文艺的作用,宣扬悲观、颓废的情绪,特别是从病态的或变态的人类情感中以及与死亡、恐怖有关的主题中去寻求创作灵感。 2、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揭露黑暗现实,同时又具有浓厚的悲观情绪及自然主义倾向。 吉?德?莫泊桑(1850一1893)是19世纪后期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在文坛上有“短篇小说之王”之称。莫泊桑的小说,有写普法战争的,如《羊脂球》、《女疯子》、《两个朋友》、《米隆老爹》、《菲菲小姐》;有写小人物的,如《瞎子》、《穷鬼》、《港口》、《衣橱》、《流浪汉》;有写社会风俗的,如《年》、《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珠宝》、《遗嘱》等。 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等。 左拉(1841—1902)的《我的仇恨》和《自然主义小说家》等作品阐释了自然主义的文学观点。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后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是发表于1872年的、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 (二)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中期的主要特点: 描写小资产阶级的生活,正面人物多为“小人物”; 在批判社会的同时,宣扬改良主义。 被马克思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的有: 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勃朗特姐妹。 威尔斯的科幻小说表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不会给人类带来幸福,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肖伯纳和高尔斯华绥 王尔德:唯美派作家。 赫尔岑:第一次使用了“多余人”这一文学批评概念来论述当时俄国文学的民族性。 《谁之罪》(问题小说):主人公别尔托夫(多余人)。 奥斯特洛夫斯基(俄国著名的戏剧大师): 《大雷雨》被称为“生活的戏剧”。主人公:卡杰琳娜、鲍里斯 别林斯基:俄国现实主义美学理论和文艺批评的奠基人,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先驱。他肯定了果戈理为代表的自然派。捍卫了现实主义原则。他的理论有力地推动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代表作《文学的幻想》 车尔尼雪夫斯基:19世纪后期杰出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批判家,在哲学、美学和文学方面有很高的建树。 《怎么办》(长篇小说):典型的“问题小说” 主人公:薇拉、罗普霍夫、吉尔沙诺夫(三角恋爱),最高典型:拉赫美托夫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光辉形象。 多余人、小人物: 1、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生活底层的小人物的典型形象。 2、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地位即地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大人物”统治下被侮辱的牺牲者。 3、普希金以其短篇小说《译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4、赫尔岑:第一次使用了“多余人”这一文学批评概念来论述当时俄国文学的民族性。 自然派: 1、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别(领袖:果戈理)。 2、该派以果戈理的创作为楷模,极力忠实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和专制制度。 3、文学题材上,多以描写“小人物”即小官员、小职员、农民为主。 4、体裁上,多以散文(即小说)为主,后来“自然派”便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 (四)德国文学 青年德意志文学:伯尔纳、古茨柯、劳伯 革命民主主义文学:海尔威、弗莱列格拉特、海涅 无产阶级文学:维尔特 (五)意大利 乔万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