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儒家文化与中国精神(上).doc

发布:2017-03-22约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儒家文化与中国精神(上) 楼宇烈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 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 一、儒家概说 儒家与中国文化今天讲的题目是:儒家思想跟中国传统文化。刚才小张也说了,儒家思想或者叫儒家文化在中国整个传统文化中间可以说是处于一个主体的地位,当然对于这个说法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 比如说比较早的就是鲁迅先生就提到了中国的文化其实是阳儒阴(道),表面上说是儒家,实际上里面是道家,我刚才说错了,道家。 80年代以来也有一些学者提倡新道家,也是主张道家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也有这个说法,其实这个看你从哪一个视角来观察这个问题,其实儒道两家在中国这个文化中间它们都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相互影响的。 我们如果从它对于我们整个的一种国家治国的理念、政治制度的构建以及人身修养的安身立命的最核心的价值观等等这方面来谈,我想我们说儒家是一个中国文化的主干,我想还是没有什么错的,道家无非在这些方面起到了一个辅助的作用。虽然它也是不可忽视的,非常重要的,所以整个来讲,儒家是影响了我们文化里面我们治国的理念、制度的构建、以及人生的价值,这些最基本的一些东西,这个我想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想今天我们稍微比较系统地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我们说它是这样一个中国文化的主干。 (一)什么是儒 讲到儒家思想,首先有一个问题了,就是说什么是儒?什么是儒家?这个问题,因为儒家我们其实上指一个学派了,儒这个称呼其实是很早就有了,儒家我们现在讲是从孔子创立,儒的称呼在孔子之前就有了,过去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我这儿大家手上好像有我讲的提纲了,这个地方第一句话有专门知识与技艺者的称呼,就叫做儒,周代那个时候,就对于专门有知识和技艺的人称呼就称他为儒,我们现在很多工具书里面辞海、辞源里面也还是用了这样一个说法,首先是最简单的、最普通的解释。具有一种什么样的专门知识、一种什么样的技艺呢?过去讲儒就是一种像我们现在的一个举行仪式里面的司仪的角色,司仪他来主持一个仪式,他来唱礼,这样的一种角色就称之为儒。 后来儒者也成了一种专门的职业,所以有这样一个说法:“以六艺教民者”儒者也就是一种师,教师,所谓六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具体的技能,礼、乐这个问题,我下面很多地方会讲到,射跟御,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射箭,御就是驾驭车,书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大部分比较共同的都讲的就是书,书写、或者是书法。数量就是计数了,数数了,算数,儒者他是来教六艺。到了孔子这个时代,实际上儒这个称呼一个已经是泛到了它已经成为当时的凡是具有知识的,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知识分子,那个时候称之为士,士兵的士,士这个阶层都可以称之为是儒。 (二)儒家学派的形成 孔子,他提出来关于怎么样继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样一个学术来治理国家,教育民众,建立了这样一个我这儿讲到的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其次还讲到还有周公,因为周公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间传统文化的确立的过程中间,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确立过程中间,就是周初的他也是周文王的儿子,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叫旦,元旦的一旦,周公旦,他是辅佐武王,后来武王死了以后,辅佐武王的儿子叫做成王,辅助他们来建立西周王朝的这么一个很重要的人物,那么周公呢,轴归旦他当时在总结夏商两代的他们心衰的历史经验教训,非常重要地提出来了,以德配天这样一个思想,就是强调君主自己自我人格的提升是最根本的,天命主要是要根据你自己的品德,它才能够来保佑你的。所以就是我上一次提到的“皇天无亲、唯德是辅”,这是周公在总结夏商两周的历史经验,兴亡所以兴起是因为他们品德高尚得民心,所以失败是因为夏商末代的君主失去了民心,所以就得不到天命的保佑,所以他提出来告诫成王要疾敬德,要努力地来提升自己的品德,所以这个就开创了中国文化这样以人为根本的这样的一个人文的精神。 孔子就继承了这样一个思想,因为周公认为这些思想跟孔子一样,都是认为它是从尧、舜、文武这儿传承下来的,所以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祖述尧舜就是继承了根据尧舜的说法,宪章是表扬的意思,发扬光大的意思,所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尧舜、文武,包括周公这样一些关于以德为本、以民为本这样的一种思想。后来就称之为儒家,而把孔子看作是儒家的开创者,所以底下又有人叫做宗师仲尼,所以儒家根本的特点就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这是汉代人给它概括的,汉代人概括儒家的这样一个特点。追溯到它的源头来讲,它是出于司徒之官,司徒之官是来治理社会,制定仪礼的这样一个官,所以他帮忙人君来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所以儒家可以说一个很大的特点,一个从历史上来讲,他是继承了这样一个尧舜文武这样一个思想,另外是帮忙国家、帮忙人君来调理天地阴阳、教化民众的,具体地来讲也叫“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就是说游文于六经之中,他们以六经为教育的材料、教材,所谓六经指的礼、乐、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