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5课 儒家文化的传播.ppt

发布:2017-08-18约2.4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儒学为什么这么流行? 原因:从传统的思想文化中找到“现代病”救治良方,阐发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认为儒学中注重人文关怀、强调和谐有序、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将引导世界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于是兴起一股复兴儒学的热潮。 结论:历史上的儒家学说能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自我更新,已证明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然而,儒学作为一种历史文化,毕竟与当今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多有抵牾(精华、糟粕)。 第一单元: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第1课:先秦儒学与两汉经学 第2课:宋明理学 第3课:家族制度与君主政治 第4课:礼制规范 第5课:儒家文化的传播 线索:儒家文化的演变、儒家文化圈的形成。 重点:儒家文化对古代中国社会观念、行为规范、政治思想、法律制度的影响;“儒家文化圈”的特征。 难点:儒学演变的时代背景;儒学的现代意义。 在新加坡教育部门廊里的标语牌上,写着所有学校都要给学生灌输的5个“共同价值观”。它们是: 1、国家高于社区和社会,社区和社会高 于自我。     2、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3、社区支持和尊重个人。 4、要共识而不要冲突。 5、种族和宗教和睦。      这显然是国家制定的五个共同价值观的精华缩写。 * * 第5课 儒家文化的传播 中日韩三国书法家挥毫泼墨 一、辐射东亚 1、儒家文化圈概念 秦汉以来,中国文化先后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东亚国家,形成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东亚文化圈,因儒学的影响尤为深远,所以也称“儒家文化圈”。 2、传播过程:前3C传入越南;1C传入朝鲜;6C传入日本 3、儒学传播对19世纪以前的越、朝、日的影响 逐渐成为其居主导地位的官方哲学; 三国仿效中国进行制度建设和社会变革; 三国以儒学为主要教学内容设立中央官学和地方学校; 三国仿效中国实行科举制度。 4、儒学传播对现今越、朝、日的影响 三国仍保留不少与中国相似的社会礼仪与风俗习惯。 二、远播西方 课堂思考: 儒学何以能够辐射东亚? 儒学适应了人类普遍的道德 要求,儒家思想的发展也呈现出 不断汲取的过程,“和而不同”的 思想又蕴含着融合冲突的积极因 素,这使它具有很强的普世性, 为朝鲜、日本、越南等东亚各国 普遍接受,成为其立国的指导思 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中国为 核心的儒家文明圈。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挂牌。截至2006年3月,已有54所孔子学院在30个国家和地区启动建设,预计未来几年将达到100所以上。 在2004年曲阜孔庙第一次实现官方祭孔、2005年全球30多个城市共同举行全球联合祭孔之后,今天的祭孔大典已经由原来的一项文化旅游活动发展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国之大典”。 西方出版的“100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 中,排名第五的是孔子,美国人还尊孔子为世界 十大思想家之首。 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哲学节在中国”活动中,“谁是最伟大的哲学家” 调查结果公布,排名第一位的是柏拉图,孔子紧跟其后排在第二位。 讨论: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 、 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 、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4 、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5 、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 田 世 国 见贤思齐 知识联系 意思: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 ?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适度忍让,体谅别人 ?与同学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对你们处理同学关系有什么启示? 第一单元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一、儒学的缘起、演变与外传 1、儒学的本质--注重解决人世现实问题的伦理-政治学说。 2、儒学的发展、演变—先秦儒学,两汉经学,宋明理学。 3、儒学的外传--东传亚洲,形成儒家文化圈;明末以来西传欧洲,产生影响。 二、儒家文化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