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___丙类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荐】.doc

发布:2015-07-16约4.99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 丙类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 利用选频网络作为负载回路的功率放大器称为谐振功率放大器,它是无线电发射机中的重要单元电路。根据放大器中晶体管工作状态的不同或晶体管集电极电流导通角θ的范围可分为甲类、甲乙类、乙类、丙类及丁类等不同类型的功率放大器。电流导通角θ越小,放大器的效率η越高。如甲类功放的θ=1800,效率η最高也只能达到50%,而丙类功放的θ900,其效率η可达85%。甲类功率放大器适合作为中间级或输出功率较小的末级功率放大器,丙类功率放大器通常作为末级功放以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和较高的效率。 本次实验主要研究以甲类谐振功率放大器为推动级,以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为末级的混合功率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初步了解工程估算的方法。 2、学习丙类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电路调谐及测试技术。 3、研究丙类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调谐特性和负载特性。 4、理解基极偏置电压、集电极电源电压、激励电压对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5、了解丙类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仪器 1、高频实验箱 1台 2、高频信号发生器 1台 3、双踪高频示波器 1台 4、扫频仪 1台 5、万用表 1块 6、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验板 1块 三、预习要求 1、复习高频谐振功率的工作原理及四种特性。 2、分析实验电路,理解各元件的作用及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 四、实验内容 1、电路调谐及调整(调谐技术)。 2、静态测试(测试静态工作点)。 3、动态测试(研究负载特性)。 五、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如图2-1所示,它是由两级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组成的推动级和末级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构成,其中VT1和VT2组成甲类功率放大器,晶体管VT3组成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这两类功率放大器的应用十分广泛,下面简要介绍它们的工作原理及基本计算方法。 (一)、甲类功率放大器 1、静态工作点 如图2-1所示,晶体管VT1组成甲类功率放大器,工作在线性放大状态。其中R1和R2为基极偏置电阻;R5为直流负反馈电阻;它们共同组成分压式偏置电路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R4为交直流负反馈电阻,可以提高放大器的输入阻抗,稳定增益。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由下列关系式确定: (2-1) (2-2) (2-3) (2-4) 2、动态特性 所谓动态特性,指放大器在激励信号作用下的工作状态,这里以负载特性为主要研究对象。如图2-1所示,前级放大器的负载由后级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决定。以第一级甲类功放为例,它与第二级甲类功放通过变压器进行耦合,因此其交流输出功率可表示为: (2-5) 式中,为输出负载上的实际功率,为变压器的传输效率,一般为。 图2-2为甲类功放的负载特性。为获得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静态工作点Q应选在交流负载线AB的中点,此时集电极的负载电阻称为最佳匹配负载。集电极的输出功率 的表达式为 (2-6) 式中,为集电极输出的交流电压振幅,为交流电流的振幅,它们的表达式分别为 (2-7) 式中,称为饱和压降,一般为1V左右。 (2-8) 如果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匝数为N1,次级线圈匝数为N2,由式(2-5)、(2-6)可得 (2-9) 式中,为变压器次级接入的负载电阻,及第二级甲类功放的输入阻抗。 3、功率增益 与电压放大器不同的是,功放应有一定的功率增益,对于图2-1所示电路,甲类功放不仅要为下一级功放提供一定的激励功率,而且还需将前级输入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功率增益的表达式为 (2-10) 式中,为功放的输入功率,它与功放的输入电压振幅及输入电阻的关系为 (2-11) 式中,可表示为 (2-12) 式中,为晶体管共射极组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