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南理工高频电子实验-非线性丙类功率放大器实验报告.doc

发布:2025-03-15约1.28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频电子实验

非线性丙类功率放大器实验

学号

班级

专业

姓名

非线性丙类功率放大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丙类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丙类功率放大器的调谐特性以及负载变化时的动态特性。

(2)了解激励信号变化对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晶体管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原理线路

(1)采用负偏置:减小无用功耗,提高效率;

(2)采用变压器耦合:阻抗匹配,减小负载电阻R对谐振回路的影响;

(3)采用电感部分接入:减小晶体管输出电阻对谐振回路的影响。

在晶体管负偏置,输入信号为大信号的条件下:晶体管在输入信号的正半周的部分时间内导通,在输入信号的其他时间内截止;基级电流和集电极电流为高频脉冲信号;集电极电流流过具有选频作用的并联谐振回路后,产生了与输入信号同频的集电极电压信号。

电流、电压波形

晶体管转移特性的折线近似

晶体管转移特性的折线近似

尖顶余弦脉冲

(流)通角θ:有电流出现时所对应相角的一半。

集电极电流

式中

高频功放的电流、电压波形

输出功率:

直流输入功率:

集电极损耗功率:

集电极效率:

负载特性

欠压

欠压

临界

过压

过压

实验电路图如下图

三、实验仪器

双踪示波器

频率特性测试仪(可选)

万用表

四、实验内容

(1)测试调谐特性

在前置放大电路出入J3处输入频率=10.7MHz(Up-p≈50mV)的高频信号,调节W1和中周T6,使TP6处信号的电压幅值为2V左右,S1全部拨下,改变输入信号频率,从9MHz~15MHz(以1MHz为步进)记录TP6处的输出电压值,填入下表。

fi

9MHz

10MHz

11MHz

12MHz

13MHz

14MHz

15MHz

U0

1.3

2.6

2.55

1.8

0.7

0.42

0.41

(2)测试负载特性

在前置放大电路中输入J3处输入频率=10.7MHz(Up-p≈50mV)的高频信号,调节W1使TP6处信号约为2V,调节中周使回路调谐(调谐标准:TH4处波形为对称双峰)。

将负载电阻转换开关S1依次从1—4拨动,用示波器观测相应的Uc值和Ue波形,分析负载对工作状态的影响。

Ub=2Vf=10.7MHzUCC=5V

RL(Ω)

100

330

820

UcP-P(V)

2.7

2.7

2.6

2.8

UeP-P(V)

0.7

0.71

0.71

0.72

五、思考题

1)、丙类放大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用丙类放大器?

特点:非线性丙类功率放大器通常用来放大窄带高频信号(信号的通带宽度只有其中心频率的1%或更小),基极偏置为负值,电流导通角θ<90〇,为了不失真地放大信号,它的负载必须是LC谐振回路。

优缺点:它输出功率和效率特高,一种失真非常高的功放,一般用于射频放大,只适合在通讯用途上使用。

2)、影响功率放大器功率和效率的主要电路参数是什么?

效率η=Po/PE功率P=Uo*Io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