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计算机本科双语教学中情感因素作用.doc

发布:2017-08-31约5.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计算机本科双语教学中情感因素作用摘要:在计算机本科双语教学中,学生既要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又要用英语作为沟通工具,针对这一特殊问题,通过问卷调查,以情感教育理论作指导,对影响计算机双语教学的情感因素进行了剖析,以期能更有效地促进本科计算机双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情感因素;计算机;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所教授的内容是各门学科知识,而不是语言本身。双语教学不是教学目的,只是教学手段[1]。双语教学包含着更深层面的内涵。双语教学不能简单地理解成“用外语上课”,其强调的是在非语言类学科中用外语进行教学,通过对非语言类学科知识的学习来习得外语。双语教学绝不仅仅是指学生听老师用外语上课,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用外语进行课堂学习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计算机学科的特点适合双语教学,因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国际通用性,其表述、词义、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解释一致使用英语,并且有相当多的中文表达方式是直接从英文音译或意译过来的。如计算机高级语言和操作命令本身就是在英语的基础上开发设计的,计算机所有原版软件几乎都是英文版的,第一手的科技资料也是英文版的,国际学术会议使用的语言是英语,这样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也为学生以后查询科技资料、阅读科技文献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2]。 但是,计算机双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合格的双语师资不够,课时少,缺少合适的英语学习环境等等,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参与双语教学的热情并不高[1]。 一、情感交流是影响计算机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间教学信息的交流,而且也是师生间情感的双向交流,教师在着重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情感对学生的重要影响。 广义的情感包括制约行为的感情、感觉、心情、态度等方面[3]。 在双语教学中,情感可以分为个别情感和交互情感两大类。个别情感是个人的内在因素,是学习个性的一部分,也是教师素质的一部分,如教师的情感状态,教学态度等。交互情感是指学生与学生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情感[4]。 Rogers的人本主义理论的教学原则强调真诚、信任和理解,其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忽视教师作用,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研究学习的认知因素,而且要与情感因素结合起来[5]。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认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受到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知识经过了情感过滤才会被吸收。他认为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动机。它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二是性格。乐观向上、积极自信的人容易取得学习进步;三是情感状态。焦虑者学习屏障大,轻松者学习效果好[6]。 文卫平等人指出,情感有其特定的功能――调节功能[7]。情感对行为的调节不仅反映在对行为增力或减力的效能上,而且反映在行为倾向的改变上。积极的情感会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消极的情感只会起阻碍作用。同时,情感还有渗透功能,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对别人的情感产生影响,即它的情感可以渗透到情景和氛围中,以增强别人对他的语言和行为的接受性。 情感教育心理学表明:在提高学习效能、优化认知结构方面,“情商(EQ)”比“智商(IQ)”更为重要,良好的学习情绪、愉悦的心理产生的是学习的兴趣,这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求获得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良好的情感发展与智力的发展同等重要,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把认知与情感有机结合起来[8]。 二、情感交流影响计算机双语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 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陕西理工学院计算机系2008级《软件工程》双语教学的本科学生。该系自2005年起在计算机多门专业课中开设双语教学。为了检查教学效果,计算机系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发放127份,回收120份,其中无效问卷为3份,有效问卷共117份。本调查问卷共有7个问题。设计这套问卷的目的是了解情感因素对计算机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 2.调查结果及讨论 117个被调查者中有41人过了英语四级,占35%,没过英语四级的学生有76人,占65%。问卷的第二项问学生是否适应本课程双语教学:其中29人一直适应,占24.7%,而开始不适应,后来慢慢适应的学生有67人,占57.2%,而一直不适应的有21人,占17.9%。过了四级的学生适应双语教学的比例比没过的要高。一直适应双语教学的学生里,有19个学生过了四级,占一直适应的学生总数的65.6%。计算机双语教学专业性强,用中文学习就已经具有一定难度,双语教学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当被问到对本次双语课程学习效果的满意度时,24.8%的学生表示“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