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概述》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概述第一讲;身边的卫星导航系统;身边的卫星导航系统;身边的卫星导航系统;1、参考书目;2、导航的定义与作用;2、导航的定义与作用;3、卫星导航发展史;3、卫星导航发展史;3、卫星导航发展史;3、卫星导航发展史;3、卫星导航发展史;3、卫星导航发展史;3、卫星导航发展史;3、卫星导航发展史——美国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 ;3、卫星导航发展史——美国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3、卫星导航发展史——苏联的奇卡达(Tsikada)卫星导航系统 ;3、卫星导航发展史——GPS系统;3、卫星导航发展史——GPS系统;3、卫星导航发展史——GPS系统实施的四个阶段;3、卫星导航发展史——GPS系统实施的四个阶段;3、卫星导航发展史——GPS系统实施的四个阶段;3、卫星导航发展史——GPS系统实施的四个阶段;4. GPS的系统组成;4. GPS的系统组成 ——GPS的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
设计星座:21+3
21颗正式的工作卫星+3颗活动的备用卫星
保证在每天24小时的任何时刻,在高度角15?以上,能够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卫星
当前星座:28颗;4. GPS的系统组成 ——GPS的空间部分;GPS卫星的地面轨迹;GPS卫星
作用:
接收、存储导航电文
生成用于导航定位的信号(测距码、载波)
发送用于导航定位的信号(采用双相调制法调制在载波上的测距码和导航电文)
接受地面指令,进行相应操作
其他特殊用途,如通讯、监测核暴等。
主要设备
太阳能电池板
原子钟(2台铯钟、2台铷钟)
信号生成与发射装置 ;GPS卫星(续)
类型
试验卫星:Block Ⅰ
工作卫星:Block Ⅱ
Block Ⅱ:存储星历能力为14天,具有SA和AS地能力
Block ⅡA (Advanced):卫星间可相互通讯,存储星历能力为180天,SV35和SV36带有激光反射棱镜
Block ⅡR (Replacement/Replenishment):卫星间可相互跟踪相互通讯
Block ⅡF(Follow On):新一代的GPS卫星,增设第三民用频率;Block IIR;地面监控部分 (Ground Segment)
组成
主控站:1个
监测站:5个
注入站:3个
通讯与辅助系统;地面监控部分 (Ground Segment)(续);监测站(5个)
作用:
接收卫星数据,采集气象信息,并将所收集到的数据传送给主控站。
地点:
夏威夷、主控站及三个注入站。;主控站(1个)
作用:
管理、协调地面监控系统各部分的工作,
收集各监测站的数据,编制导航电文,送往注入站将卫星星历注入卫星,
监控卫星状态,向卫星发送控制指令;
卫星维护与异常情况的处理。
地点:美国科罗拉多州法尔孔空军基地。;注入站(3个)
作用:
将导航电文注入GPS卫星。
地点:
阿松森群岛(大西洋)、迪戈加西亚(印度洋)和卡瓦加兰(太平洋);组成
用户
接收设备
接收设备
GPS信号接收机
其它仪器设备;5.GPS定位原理;5.GPS定位原理;理想定位模型;理想定位模型;实际定位模型;实际定位模型;6、卫星导航应用;6、卫星导航应用;6、卫星导航应用;6、卫星导航应用;6、卫星导航应用;6、卫星导航应用;6、卫星导航应用;6、卫星导航应用;;6、卫星导航应用;深圳地王大厦风荷载位移测量;6、卫星导航应用
——大型结构物安全检测;6、卫星导航应用
——大型结构物安全检测;6、卫星导航应用——自动化安装吊装;6、卫星导航应用——农业飞防;59;6、卫星导航应用——气象探测;6、卫星导航应用——滑坡监测;7、卫星导航接收机工作原理——测距码测距原理;7、卫星导航接收机工作原理——测距码测距原理;7、卫星导航接收机工作原理;7、卫星导航接收机工作原理;7、卫星导航接收机工作原理;7、卫星导航接收机工作原理;7、卫星导航接收机工作原理;7、卫星导航接收机工作原理;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卫星轨道误差
卫星钟差
相对论效应
与传播途径有关的误差
电离层延迟
对流层延迟
多路径效应
与接收设备有关的误差
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的偏移和变化
接收机钟差
接收机内部噪声;7、卫星导航接收机工作原理——消除或消弱各种误差影响的方法;7、卫星导航接收机工作原理——消除或消弱各种误差影响的方法;7、卫星导航接收机工作原理——消除或消弱各种误差影响的方法;7、卫星导航接收机工作原理——消除或消弱各种误差影响的方法;7、卫星导航接收机工作原理;7、卫星导航接收机工作原理;7、卫星导航接收机工作原理;7、卫星导航接收机工作原理;7、卫星导航接收机工作原理;本次课内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