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66380幻灯片.ppt

发布:2017-02-25约8.03千字共6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小肠运动 1.紧张性收缩 2.分节运动 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 分节运动的作用: ①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化学性消化 ②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促进消化产物的吸收 ③挤压肠壁,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 3. 蠕动 ①蠕动冲: ②逆蠕动:  * 小肠内的消化液 (一)胰液及其作用: 1.胰液的性质和成分 胰液为无色透明的碱性液体,pH约7.8~8.4。成人每日分泌量为1~2L,渗透压约与血浆相等。 2.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1.水和碳酸氢盐 中和、保护肠粘膜不受胃酸的侵蚀,为小肠内各种消化酶的活动提供最适pH。 2.胰淀粉酶 胰淀粉酶水解淀粉为麦芽糖和葡萄糖。 * 3.胰脂肪酶:在辅脂酶的帮助下,可分解甘油三酯为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 4.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刚分泌出来是无活性的酶原,作用是分解蛋白质。  肠致活酶、胰蛋白酶 胰蛋白酶 多肽和氨基酸 胰蛋白酶原 糜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 月示、胨 蛋白质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 * (二)胆汁及其作用 肝胆汁为金黄色、偏碱性,每天分泌量约1L 1.胆汁的主要成分 (1)胆盐 主要为甘氨胆酸钠和牛磺胆酸钠。 (2)胆固醇 胆汁中的胆固醇是肝脏脂肪代谢的产物。 (3)胆色素 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降解产物。 另外,胆汁中还含有脂肪酸,卵磷脂及血浆中无机盐等。但胆汁中没有消化酶。 * 2.胆汁的作用  (1)乳化脂肪,有利于脂肪分解;  (2)有助胆固醇和脂肪酸的吸收;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的吸收;    此外,胆汁在十二脂肠还可以中和一部分胃酸。 * (三)小肠液的分泌 1.小肠液的性质和成分  2.小肠液的作用  (1)稀释作用   (2)保护作用:润滑、保护、溶菌   (3)消化作用:肠致活酶;肠淀粉酶; 肽酶等。 * 大肠内消化 一、大肠液及其作用 大肠液的主要成分:为粘液和碳酸氢盐 大肠液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肠粘膜、润滑大便。 二、大肠运动和排便反射: (一)大肠的运动形式 袋状往返运动;分节推进运动;蠕动。 (二)排便反射:见后 三、大肠内细菌的作用:合成B族和K族维生素。 * 胆汁不含消化酶,它的消化是物理性消化还是化学性消化呢? 胆汁不含消化酶而主要是胆汁酸, 属于物理性消化. 胆汁的生产与作用? 肝脏不断地生成胆汁,每天的生成量约为100~200ml,随着人们的活动、饮食的质和量、以及饮水量的不同而变化,进餐时肝脏产生的胆汁比平时多得多。 胆汁味苦,肝胆汁呈金黄色,而胆囊内的胆汁因经浓缩而成深绿色。其作用是作为乳化剂乳化脂肪,减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增加了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加速分解脂肪。 * 1.不含消化酶的是( ) A.唾液 B.胃液 C.胰液 D.胆汁 2.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A.胃 B.小肠 C.大肠 D.口腔 D B * 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食物中的淀粉 淀粉酶 双糖酶 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里有唾液淀粉酶能水解α-1,4糖苷键,但不能水解α-1,6糖苷键。消化产物是糊精、麦芽低聚糖和麦芽糖。   胃里没有消化淀粉的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是6.6~6.8,在食糜没有被胃酸中和以前,能持续作用一段时间,使淀粉和低聚糖能再消化一部分。   小肠内有胰液的α-淀粉酶,其作用和唾液淀粉酶相同,把直链淀粉消化成麦芽糖和麦芽三糖,支链淀粉消化成麦芽糖、麦芽三糖及由4~9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而有α1→6糖苷键的麦芽低聚糖。 单糖 麦芽糖 * 大豆及豆制品中含一定数量的棉子糖(raffinose)和水苏糖(stachyaso ),分别为三碳糖和四碳糖。人体没有分解此类碳水化合物的酶,不能被消化吸收,滞留肠道经微生物作用发酵、产气。加工成豆腐时大多已除去。 膳食纤维,如?-1,4糖苷键连接的多糖,不能被人体消化。如魔芋粉中魔芋甘露聚糖,食品中常用的琼脂、果胶、海藻胶等。 * * * 二、脂类的消化  唾液中无消化脂类的酶,而胃液中虽有少量脂肪酶,但却无适宜的pH值,故脂类在胃中消化作用不大。而脂类的消化主要在小肠中进行。    * 脂类的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 (1)胰腺分泌的胰脂肪酶、胰磷脂酶、胆固醇酯酶等催化脂类水解产物;肠腔内的pH值又适宜酶的催化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