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讲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例:某企业2010年产品销售量计划为上年的108%,2009-2010年动态相对指标为114%,试确定2010年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 不同时期 比 较 动 态 相对数 强 度 相对数 不同现象 比较 不同总体 比较 比 较 相对数 同一总体中 部分与部 分比较 部分与总 体比较 实际与计 划比较 比 例 相对数 结 构 相对数 计划完成 相对数 同一时期比较 同类现象比较 三、正确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1)正确选择对比的基数; (2)必须注意对比的两个指标的可比性; (3)相对指标要与总量指标相结合; (4)多种相对指标的结合运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本 章 重 点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 各种相对指标的判断 一、概念 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 §1 总 量 指 标 例如:2011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42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5914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 总量指标表现形式是绝对数,也可表现为绝对差数。 二、作用 (1)反映国情、国力和企事业单位人、财、物的状况; (2)是国民经济宏观管理和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性指标,是实行目标管理的工具; (3)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三、总量指标的种类 1、按反映现象总体内容的不同 总体单位总量 总体标志总量 2、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 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 是否连续登记取得值、是否可加总、是否与时间长短有关 单位名称 企业数 (个) 职工数 (人) 固定资产增加额(万元) 工业增加值 (元) 纺织局 化工局 机械局 300 250 450 8000 5000 7000 1000 2000 2000 200 500 300 合 计 1000 20000 5000 1000 例:通过下表:1、区分总体单位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2、区分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 四、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 自然单位:头、辆、人 双重单位:台/千瓦、 复合单位:吨公里、 实物单位 货币单位 劳动量单位 度量衡单位:米、公斤、 实物指标 价值指标 劳动指标 §2 相 对 指 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表现形式 第四章 综合指标 1、概念:相对指标是两个相互联系的现象数量的比率,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遍程度。 例: 2011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47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1.3%。 2、作用 1)能具体表明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比例关系 2)使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有了共同对比的基础; 3)是经济管理和考核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状态的重要指标。 3、表现形式:无名数、有名数 企业 8月份产值 (万元) 7月份产值 (万元) 8月比7月发展速度 (%) 甲 200 194 103.09 + 6万元 乙 56 52 107.69 + 4万元 从上表中看来,好象甲厂比乙厂产值高 (∵ 600400);而将其换算成相对指标,实际发展速度是乙厂大于甲厂。由此可看出相对指标可以弥补总量指标的不足。 例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一)结构相对指标 1、结构相对指标是反映总体内部构成特征或类型的统计指标。 3、指标特点: 各组或各部分占总体的比重之和,必须为1或100% 2011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单位:万人 指 标 年末数 比重% 全国总人口 134735 100.0 其中:城镇 69079 51.3 乡村 65656 48.7 其中:男性 69068 51.3 女性 65667 48.7 其中:0-14岁 22164 16.5 15-59岁 94072 69.8 60岁及以上 18499 13.7 其中:65岁及以上 12288 9.1 重庆市按GDP计算的三次产业结构(%) 1990年 2000年 2007年 2010年 GDP 100 100 100 100 第一产业 33.4 17.8 12.9 8.7 第二产业 39.7 41.4 44.6 55.2 第三产业 26.9 40.8 42.5 36.1 (二)比例相对指标 1、比例相对指标是反映总体内各个局部、各个分组之间量的比例关系的统计指标。 3、一般用百分比表示,也可用几比几的形式表示。 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基本情况 指标 1953年 1964年 1982年 1990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