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x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陈涉世家》教学设计苏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紧密结合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陈涉世家》的内容,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为目标,通过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和陈涉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互动性。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化理解:通过学习《陈涉世家》,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增强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提高思辨能力。
3.培养审美鉴赏: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提升审美情趣,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独特艺术价值。
4.强化语言运用:通过文言文阅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言文写作水平。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陈涉起义的背景及原因分析。
2.陈涉形象的塑造及评价。
难点:
1.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对文中典故、成语的理解。
2.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把握。
解决办法:
1.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陈涉起义的社会历史背景。
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对文中典故进行解读,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
3.通过教师讲解和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逻辑发展。
4.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场景,突破阅读理解难点。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陈涉的领导才能和起义的影响进行讨论,激发思维。
3.案例分析法:选取相关历史事件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历史场景,增强直观感受。
2.教学软件应用:运用互动式教学软件,提高学生参与度和课堂互动性。
3.古籍资料展示:展示《史记》等古籍资料,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起义和革命?”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陈涉起义的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秦朝的历史背景,以及秦朝的暴政和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陈涉世家》的作者、成书背景以及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
举例说明:通过《史记》中关于陈涉起义的记载,分析陈涉的生平事迹和起义的原因。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讨论陈涉起义成功的关键因素,如领导才能、群众基础等。
3.文言文阅读(约15分钟)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阅读练习:让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
4.人物分析(约15分钟)
分析陈涉:引导学生分析陈涉的性格特点、领导才能以及他在起义中的作用。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陈涉的形象,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5.历史背景研究(约20分钟)
历史背景:讲解秦朝末年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
案例分析:通过其他历史事件,如楚汉争霸等,对比分析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
6.小结与拓展(约10分钟)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陈涉起义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陈涉起义后的历史发展。
7.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指导:教师巡视教室,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8.课堂小结(约5分钟)
回顾: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9.课后作业(约10分钟)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阅读《史记》中与陈涉相关的章节,撰写读书笔记。
作业要求: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陈涉的形象和起义的意义进行深入思考。
10.教学反思(课后进行)
教师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史记》全书:除了《陈涉世家》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史记》中的其他篇章,如《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等,以全面了解秦末汉初的历史。
-《汉书》相关章节:通过阅读《汉书》中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记载,对比《史记》中的描述,分析两书的异同。
-《资治通鉴》相关内容:在《资治通鉴》中查找与陈涉起义相关的历史事件,了解其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
2.拓展建议:
-历史纪录片观看:推荐学生观看与秦末农民起义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如《大秦帝国》、《楚汉传奇》等,通过影像资料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