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世界市场价格.解析.ppt

发布:2016-03-20约4.82千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 . 出口购买力贸易条件指数 含义与计算 出口购买力指数是出口额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这也可以通过将净贸易条件指数乘以出口数量指数来获得。计算公式为: P = ( Px × Qx ) / Pm P为出口购买力指数;Px为出口价格指数;Qx为出口数量指数;Pm为进口价格指数。 出口购买力贸易条件指数计算举例: 例如: 假定2010年底该国的出口价格指数比2000年下降5%,为95,进口价格指数比2000年上升10%,为110,如果该国的出口量指数从2000年的100上升到2010年的120,则该国的出口购买力贸易条件指数为: I=(95/110)×120=103.63 结果表明,尽管该国商品贸易条件恶化了(95/1001),但由于出口能力的提高和出口收入的增加,该国2010年的进口能力还是比2000年提高了3.63%,即该国的收入贸易条件改善了。 4、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要素贸易条件指数是指把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同要素生产率指数结合起来的一种贸易条件指数。 在考察要素生产率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时,我们分别从出口商品生产部门的要素生产率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以及进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两个角度来考察。因此,要素贸易条件也相应地分为两种: (1)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2)双向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1)单项贸易条件指数 单项贸易条件指数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同期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 用S表示单项贸易条件指数,Zx表示一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 则S=(Px/Pm) ×Zx 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计算举例: 例如: 假定2010年底该国的出口价格指数比2000年下降5%,为95,进口价格指数比2000年上升10%,为110,而出口部门的生产率从2000年的100上升到2010年的130,则该国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为 S=(Px/Pm) ×Zx=(95/110)×130=112.27 指数分析: 在这个例子中,尽管从2000年~2010年该国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下降了(100-86.36)=13.64个百分点,商品贸易条件恶化了,但是由于同时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提高了(130-100)=30个百分点,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幅度大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下降的幅度,因此其要素贸易条件还是改善了。 * * 第五章 世界市场价格 第一节 世界市场价格的确立基础 (一)商品国际价值的基础:国别价值 国别价值是指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由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 商品国别价值量的决定:是由该国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例如:在某国生产一只钢笔: 先进的企业需要3个小时的劳动, 大多数企业需要4个小时的劳动, 落后的企业需要5个小时的劳动, 在这里,4个小时的劳动就代表着这个国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就是商品的国别价值量。 (二)国际价值 含义:是世界市场范围内的商品市场价值,它是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即在世界经济现有条件下,在各国劳动者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世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国别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 国际价值量是由世界平均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世界平均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世界经济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按照世界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决定商品的国际价值量。 例如 生产一只笔: 先进的A类国家需要1个小时的劳动; 大多数B类国家需要2个小时的劳动; 落后的C类国家需要4个小时的劳动。 在这里,2小时的劳动就代表着世界平均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就是商品国际价值量的决定。 (三)国际价值与国别价值的异同: (1)同一性: 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2)差异性: ①反映在量上不同 国别价值—该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国际价值—生产该商品的世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②反映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商品的国别价值—是以该国货币表示 商品的国际价值—是以世界货币表示 二、商品国别价值差异的原因 (一)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劳动者的熟练程度,生产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装备水平,劳动组织和生产组织的状况,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程序,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