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国教硕 汉语语法的一些基础知识概要.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述补结构:他们一样吗? 老王喝光了酒 老王喝醉了酒 老王把酒喝光了 *老王把酒喝醉了 *这瓶酒把老王喝光了 这瓶酒把老王喝醉了 “就”和“才” 他上学的时候才七岁 (言小) 他七岁才上学 (言大) 他一早上就写了三封信 (言多/言少) 他一早上就写了三封信 语义指向的限制 必须存在通常有确定方向 *张三一块儿去了学校 *张三都把五个包子吃了 语义指向的限制 必须存在通常有确定方向 他被恭恭敬敬地请进了里屋 *他恭恭敬敬地被请进了里屋 语义指向的限制 必须存在通常有确定方向 *奶奶把水杯不小心打破了 奶奶不小心把水杯打破了 完。 * 层次分析法关心的问题也就集中在切分与定性这两个问题上,定性相对比较好处理,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关系就那么多。 不是个例,存在类的区别 送、卖、 还、递、 付、赏、 输、扔、 退还、 …… 买、抢、偷、骗、赚、罚、收、要、扣、拐、 …… 沏、刻、写、炒、烤、织、煮、画、 …… 不是个例,存在类的区别 送、卖、 还、递、 付、赏、 输、扔、 退还、 …… 买、抢、偷、骗、赚、罚、收、要、扣、拐、 …… 沏、刻、写、炒、烤、织、煮、画、 …… [+给予] [+取得] [+制作] 卖/给=给与 (两动词无冲突) 要/给=? (两动词词义冲突,无法融合) 利用语义特征解释差异Ⅰ “NP+了” 大姑娘了 部长了 老党员了 大学生了 星期四了 南京了 *桌子了 *饭碗了 *香烟了 *黑板了 *肥皂了 利用语义特征解释差异Ⅰ “NP+了” 大姑娘了 部长了 老党员了 大学生了 星期四了 南京了 *桌子了 *饭碗了 *香烟了 *黑板了 *肥皂了 [+序列] 利用语义特征解释差异Ⅰ “NP+了” 大姑娘了 部长了 老党员了 大学生了 星期四了 南京了 *桌子了 *饭碗了 *香烟了 *黑板了 *肥皂了 [+序列] *小女孩了 *小姑娘了 *婴儿了 利用语义特征解释差异Ⅰ “NP+了” 大姑娘了 部长了 老党员了 大学生了 星期四了 南京了 *桌子了 *饭碗了 *香烟了 *黑板了 *肥皂了 [+序列] *小女孩了 *小姑娘了 *婴儿了 [+序列] [-序列首] 利用语义特征解释差异Ⅰ “NP+了” 大姑娘了 部长了 老党员了 大学生了 星期四了 南京了 *桌子了 *饭碗了 *香烟了 *黑板了 *肥皂了 [+序列] *小女孩了 *小姑娘了 *婴儿了 [+序列] [-序列首] 国家主席了 部长了 处长了 科长了 副科长了 普通百姓了 *西安了(始发) 西安了(终点) 利用语义特征解释差异Ⅱ 主席团坐在台上 一个人跪在床前 对联贴在门上 广告牌钉在树上 *京戏演在戏台上 *锣鼓敲在门外 *电影放(映)在操场上 *大雨下在外面 利用语义特征解释差异Ⅱ 台上坐着主席团 床前跪着一个人 门上贴着对联 树上钉着广告牌 戏台上演着京戏 门外敲着锣鼓 操场上放着电影 外面下着大雨 主席团坐在台上 一个人跪在床前 对联贴在门上 广告牌钉在树上 *京戏演在戏台上 *锣鼓敲在门外 *电影放(映)在操场上 *大雨下在外面 利用语义特征解释差异Ⅱ 台上坐着主席团 床前跪着一个人 门上贴着对联 树上钉着广告牌 戏台上演着京戏 门外敲着锣鼓 操场上放着电影 外面下着大雨 主席团坐在台上 一个人跪在床前 对联贴在门上 广告牌钉在树上 *京戏演在戏台上 *锣鼓敲在门外 *电影放(映)在操场上 *大雨下在外面 [+使附着] [+静态、状态] [-使附着] [+动态、持续动作] 利用语义特征解释差异Ⅲ *马克学习在图书馆 我走在街上 画挂在墙上 贴在黑板上 *蟑螂发现在抽屉里 箭射在靶子上 动词可分类两类 *马克学习在图书馆 我走在街上 画挂在墙上 贴在黑板上 *蟑螂发现在抽屉里 箭射在靶子上 学习 发现 走 挂 贴 射 其实是三类 在图书馆学习 在街上走 在墙上挂 在黑板上贴 在抽屉里发现蟑螂 *在靶子上射箭 学习 发现 走 挂 贴 射 V+在+地点 在+地点+V 学习 发现 走 挂 贴 射 - + - + + + +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