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基础会考复习提纲必修1最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岳麓版新课程高中历史基础会考复习提纲【必修Ⅰ】
■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分封制:
〔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2〕形式:“授土”、“授民”
〔3〕对象:同姓亲族、异性诸侯(殷商降族、功臣、姻亲)
〔4〕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5〕作用:A、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B、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宗法制:
〔1〕特点: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3〕目的:为解决分封制形成之后的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4〕内容:大小宗体系
〔5〕作用: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6〕关系:两者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2、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基本含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1〕皇帝制度: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其特点是: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中央:设立三公九卿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三公 御史大夫(掌奏章、传召令、兼监察)=三方互相牵制、互不相属
太尉(管军事)
〔3〕地方:推行郡县制 (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
〔4〕影响: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它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有利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形成。
3、了解汉朝刺史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基本内容,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汉武帝加强皇权的措施:建立刺史、中朝以及实行推恩令
〔2〕唐朝:三省六部制(关系: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加强皇权)
尚书省(执行机构)
皇帝—— 门下省(审议机构)——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中书省(决策机构)
〔3〕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A、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从总体上看是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在中央政权中,是不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C、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不允许有独立行政体系存在;
D、但由此造成地方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地方难以实施有效治理。
4、了解明朝内阁制、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内阁成立: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 ;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明宣宗时内阁取得票拟权。
〔2〕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A、职务:最初只是处理全国军务,后参与军国大计、内政外交等,品级不高,基本只能是跪奏笔录
B、作用:能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文书,简化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影响:积极—— ①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
消极—— ①皇权专制极易造成暴政、腐败现象,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② 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专题二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①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以后又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等。
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为打开中国广阔的市场
②1856-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战争前后,俄国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直接原因:列强修约的失败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③1894-1895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马关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列强势力深入内地;允许开办工厂严重阻碍着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