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075-2018 赣抚平原小龙虾与一季稻连作模式生产技术规程.docx
ICS65.020B30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1075—2018
赣抚平原小龙虾与一季稻连作模式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theproductionofprocambarusclarkiiandsingle–seasonricecontinuouscroppingpatterninGanfuplain
2018-11-28发布2019-06-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6/T1075—2018
I
目次
前言 III
引言 I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稻田选择与环境条件 1
5稻田工程 2
6消毒与培肥 2
7水草种植与管护 3
8种苗放养 4
9科学投饲 4
10水体水位调节 5
11有害生物防范 5
12小龙虾病害防控 5
13小龙虾捕捞 5
14水稻种植 6
DB36/T1075—2018
II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南昌市农业科学院、江西省国营恒湖垦殖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宗发、程春明、许亮清、周乐明、封高茂、刘光荣、童金炳、曾柳根、曾细华、王苏影。
DB36/T1075—2018
III
引
言
小龙虾与一季稻连作模式充分利用当地的光、温、水、水草及废弃稻杆资源,发挥水稻和小龙虾生态互补的作用,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提质、稳粮、增效、粮虾双赢、生态环保的目的。该连作模式可供赣抚平原乃至江西省低洼稻田或冷浸田区域稻田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DB36/T1075—2018
1
赣抚平原小龙虾与一季稻连作模式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克氏原螯虾(全文简称小龙虾)与一季稻连作模式的术语和定义、稻田选择与环境条件、稻田工程、水草种植与管护、种苗放养、科学投饲、水体水位调节、有害生物防范、小龙虾病害防控、小龙虾捕捞及水稻种植。
本规范适用于赣抚平原低洼稻田或冷浸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T17891优质稻谷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T5117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龙虾与一季稻连作模式
秋季收获水稻后,开展稻田工程建设,连续多年采用养殖小龙虾,收获小龙虾后再种植一季水稻,同时留有一部分小龙虾在养殖沟中继续养殖或繁育的一种高效生态种养模式。
4稻田选择与环境条件
发展小龙虾与一季稻连作模式的稻田应选择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水源充足、保水性能好,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连片集中的低洼稻田或冷浸田。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5010规定要求,灌溉水质标准符合NY5051要求。
DB36/T1075—2018
2
5稻田工程
5.1面积
施工稻田面积以2.67hm2~3.33hm2为一个单元,工程完后的稻田以长方形为宜,稻田田面高低差不超过10cm。多个单元组成一个片区。
5.2挖沟、筑埂
一季稻或二晚收获后,在现有的田面基础上开挖环形沟,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田埂面高于田面1m~1.2m,田埂面宽2m,环形沟距田面深0.8m~1m,沟面宽3m~4m,底宽1.5m~2m,坡比1:1.2~1.5。稻田四周筑一个0.4m宽小田埂。在稻田靠机耕道一端留出田块3m~5m不挖通环沟。稻田面积达到3.33hm2以上,在田中开挖“一”字形或“十”字形田间沟,沟宽0.8m左右,沟深0.6m左右。工程完后的稻田沟占总面积的10%以内。
5.3进排水及防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