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小龙虾-菇生态综合种养技术规程.docx
1
DB43/T/XXXXX—2020
稻-小龙虾-菇生态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稻-小龙虾-菇生态综合种养的术语和定义、稻田改造、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养殖、水稻种植、大球盖菇栽培、捕捞采摘与运输、生产记录。
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稻-小龙虾-菇生态综合种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471绿色食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749绿色食品食用菌
NY/T755绿色食品渔药使用准则NY/T1731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NY/T1742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T1935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SC/T1135.1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DB43/T194A级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DB43/T634畜禽水产养殖档案记录规范
DB43/T876.2高标准农田建设第2部分:土地平整DB43/T876.5高标准农田建设第5部分:灌溉排水
DB43/T1381稻虾生态种养技术规程
DB37/T1660大球盖菇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T/HNSX001克氏原螯虾(小龙虾)配合饲料
3术语与定义
稻-小龙虾-菇生态综合种养
2
DB43/T/XXXXX—2020
在现有的稻虾种养模式基础上,增加一茬食用菇栽培,增加水稻秸秆利用率,即在每年3月~6月小龙虾养殖捕捞结束后,6月~10月水稻种植收割,10月~翌年3月食用菇栽培采摘。如此循环种养。
4稻田改造
4.1稻田条件
稻田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391的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应符合GB3838Ⅲ规定。稻田平整应符合DB43/T876.2的规定。
4.2沟坑开挖
应符合SC/T1135.1和DB43/T1381的规定。
4.3田埂加固
利用开挖沟坑的泥土加高加固田埂,高出稻田平面60cm~80cm,底部宽不少于80cm,顶部宽不少于40cm。
4.4进排水系统
稻田进排水口对角线设置,应符合DB43/T876.5的规定。
4.5防逃防敌害设施
田埂防逃设施建设应符合DB43/T1381的规定。进排水口均用20目~40目的双层筛绢网过滤。
4.6机耕道
机械化生产稻田应设置机耕道。
5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养殖
5.1苗种放养
采用育养分离的模式进行克氏原螯虾养殖,即育苗区与养殖区分离。每年3月上旬投放4g~6g/尾规格的虾苗40kg~50kg/667m2,虾苗就近来源于市级以上小龙虾良种场,虾苗放养前用浓度3%~5%的食盐水浸泡3min~5min消毒。秋季不再投放亲虾。
5.2水草移栽
宜栽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沉水性水生植物,移栽行株距4m×4m。
5.3饵料投喂
3月以浸水腐蚀的秸秆碎屑和食用菇菌根等天然植物饵料为主,辅以适量配合饲料;4月~6月,以投喂小龙虾专用配合饲料为主。饲料应符合NY/T471和T/HNSX001-2020的规定。
5.4水质管理
3
DB43/T/XXXXX—2020
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要求。及时加注新水,定期泼洒生石灰消毒,用量为10kg~20kg/667m2,也可配合使用微生态制剂。农田排放水应符合GB5084的规定。
5.5日常管理
早晚巡田,观察虾的摄食、活动、防逃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6病害防治
参照DB43/T1381的规定执行,药物使用和休药期按NY/T755的规定执行。
6水稻种植
6.1品种选择
选用耐肥、抗倒伏、抗病虫害的优质水稻品种。
6.2稻田施肥
主施发酵的有机基肥,辅施追肥,应符合NY/T394的要求。
6.3秧苗移植
应在秧龄20d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