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护理.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乳房癌的护理 * 病因与病理 乳腺癌的病因还没有完全明确,但不育、生育次数少、第一胎足月产年龄晚、初潮年龄早、良性乳腺疾病史、乳腺癌家族史、口服避孕药、放射线暴露等因素已经被确认与乳腺癌有关。长期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体质过度酸化,人体整体的机能下降,引起肾虚,肝肾同源,肾虚肝亦虚,进而引起上焦代谢循环变慢,造成甲状腺疾病和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发展为乳腺组织异常增生,终致癌变。乳癌的病因尚不能完全明了,已证实的某些发病因素亦仍存在着不少争议,绝经前和绝经后雌激素是刺激发生乳腺癌的明显因素;此外,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外界理化因素,以及某些乳房良性疾病与乳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 临床表现 90%患上乳癌的妇女,首先会发觉乳房出现无痛、单发的小肿块,肿块质硬,表现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乳房:形状或大小有所改变,皮层变厚或出现波纹或硬块。乳头:流出血迹(非常罕有),乳头或周围出现疹块,皮肤凹陷,出现硬块或变厚。手臂:腑下肿胀乳房感觉疼痛通常并非乳癌症状之一,许多健康的妇女在月经来潮之前都觉得肿胀及敏感,而某些种类的良性乳房肿瘤也会疼痛,所以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早看医生,做检查。 * * * 处理原则 (一)手术治疗 乳房癌最根本的治疗方法 1、根治术:切除患病乳腺、周围5cm皮肤、周围乳房组织、胸肌、腋窝、锁骨下淋巴结核脂肪组织 2、扩大根治术:根治术基础上,同时切除第2、3、4肋软骨和相应肋间肌 3、改良根治术:单纯乳腺切除、腋窝淋巴结清除 4、单纯乳腺切除:仅做全乳切除(姑息治疗) (二)化学药物治疗 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力扑素、泰素帝等 * 处理原则 (三)放射治疗 1、术前放疗:少数病人应用。使肿瘤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 2、术后放疗:提高生存率 3、姑息治疗:仅用于晚期病例 (四)激素治疗 绝经前主要靠卵巢切除或X线照射卵巢;雄激素治疗;雌激素拮抗剂—三苯氧胺。持续一年左右。 *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2、妊娠期及哺乳期乳癌患者,应立即终止妊娠及哺乳。 3、术前应常规做重要脏器功能检查 4、改善营养状况: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5、皮肤准备 * 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1)体位:血压平稳后改半卧位 (2)饮食:术后6H正常饮食 2、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 (2)扩大根治术者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有无胸闷、呼吸困难。 (3)观察手术侧上肢皮肤颜色和温度、感觉、运动、有无肿胀等,若皮肤发绀,肢端肿胀、皮温降低、脉搏不清或肢端麻木,应协助医生及时调整绷带的松紧度。 (4)观察并记录皮瓣的颜色,有无皮下积液。 * 术后护理 3、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保持持续负压吸引状态、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 4、患侧上肢康复锻炼: 术后24H:活动手指及腕部 术后48H:可下床活动,注意扶持患肢 术后1~3日:可用健侧上肢或他人协助患侧上肢进行屈肘、伸臂等锻炼。 术后4~7日:病人可坐起,鼓励病人用患侧手洗脸、刷牙、进食等,并作以患侧手触摸对侧肩部及同侧耳朵的锻炼。注意避免上臂外展。 术后1~2周:开始肩关节锻炼,锻炼方法包括手指爬墙运动、转绳运动、举杆运动、拉绳运动等。 * 术后护理 5、并发症防治与护理 (1)皮下积液: 术后注意保持引流通畅,胸带包扎的松紧度适宜,避免过 早外展术侧上肢。 要早发现,及时穿刺或引流排出。 (2)皮瓣坏死: 主要原因是皮瓣缝合张力大。 术后注意观察胸带勿加压包扎过紧,及时处理皮瓣下积液。 * 术后护理 (3)上肢水肿: 原因:淋巴回流不畅、皮瓣坏死后感染、腋部死腔积液等所 致。 故术后忌经患侧上肢测血压、抽血、静脉或皮下注射等。 平卧时用两垫枕抬高术侧上肢; 及时处理皮下积液; 可按摩术侧上肢、进行适当的手臂运动、腋区和上肢热敷等 措施。 * 术后护理 6、心理护理:术后继续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上的支持。鼓励夫妻双方坦诚相待,正确面对现状;鼓励病人表述手术创伤对自己今后角色的影响,提供改善自我形象的措施或方法。保护病人隐私,不过度暴露手术部位,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7、综合治疗与护理:放疗者加强局部皮肤护理,用温和的肥皂和清水清洗照射部位,保持局部干燥;局部避 免冷热刺激,穿柔软内衣。 * 健康教育 1、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恐惧(告知患者手术的必要性和相关知识) 2、术前应让患者了解咳嗽排痰对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作用,并教会患者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 3、术前应告知患者术后加压包扎(腹带)、创腔持续负压引流。告知患者及家属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因翻身、搬动或起床活动时牵拉而脱落;保持引流通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