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数据库应用精品教学(华南理工大学)chp6关系范式.ppt

发布:2018-07-03约3.95万字共19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 完整性约束的表现形式 限定属性取值范围:例如学生成绩必须在0-100之间 定义属性值之间的相互关连(主要体现于值的相等与否),这就是数据依赖,它是数据库模式设计的关键 思考题 查询中常常使用连接、嵌套查询, 把表设计成一个有各种属性的单一关系,不是更简便? 内容、提纲 本章主要介绍关系数据库模式设计的理论 --- 关系数据理论,也称为关系规范化理论。是从数据库逻辑设计(即数据库模式设计)的需要提出的理论,是数据库逻辑设计的基础。 本章是整个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理论性较强,应通过例子学习掌握定理、算法的实质。 三部分内容:函数依赖;范式;模式的分解 第六章 关系数据理论 6.1 问题的提出 6.2 规范化 6.3 数据依赖的公理系统 *6.4 模式的分解 6.5 小结 Relational database design Relational database design: The grouping of attributes to form good relation schemas Two levels of relation schemas: The logical user view level The storage base relation level Design is concerned mainly with base relations 关系模式的设计问题 关系数据库模式是关系模式的集合 关系数据库模式 = {关系模式} 关系数据库模式设计就是要确定: 有几个关系模式 每个关系模式的名称,属性组成 域的定义和说明 数据完整性的要求等 数据库逻辑设计的工具── 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 问题的提出 一、概念回顾 二、关系模式的形式化定义 三、什么是数据依赖 四、关系模式的简化定义 五、数据依赖对关系模式影响 一、概念回顾 关系: 描述实体、属性、实体间的联系。 从形式上看,它是一张二维表,是所涉及属性的笛卡尔积的一个子集。 关系模式: 用来定义关系。 关系数据库: 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利用关系来描述现实世界。 从形式上看,它由一组关系组成。 关系数据库的模式: 定义这组关系的关系模式的全体。 二、关系模式的形式化定义 关系模式由五部分组成,即它是一个五元组: R(U, D, DOM, F) R: 关系名 U: 组成该关系的属性名集合 D: 属性组U中属性所来自的域 DOM: 属性向域的映象集合 F: 属性间数据的依赖关系集合 D和DOM对模式设计关联不大,故本章把关系模式看作三元组: R(U, F) 三、什么是数据依赖 1. 完整性约束的表现形式 限定属性取值范围:例如学生成绩必须在0-100之间 定义属性值之间的相互关连(主要体现于值的相等与否),这就是数据依赖,它是数据库模式设计的关键 2. 数据依赖 一个关系内部,属性与属性之间的约束关系 现实世界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抽象 数据内在的性质 语义的体现 四、关系模式的简化表示 关系模式R(U, D, DOM, F) D和DOM对模式设计关联不大,故本章把关系模式简化为一个三元组: R(U, F) 当且仅当U上的一个关系r满足F时, r称为关系模式 R(U, F)的一个关系 问题的提出 一、概念回顾 二、关系模式的形式化定义 三、什么是数据依赖 四、关系模式的简化定义 五、数据依赖对关系模式影响 五、数据依赖对关系模式的影响 [例1]建立一个描述学校教务的数据库: 学生的学号(Sno)、所在系(Sdept) 系主任姓名(Mname)、课程名(Cname) 成绩(Grade) 单一的关系模式 : Student U、F U ={ Sno, Sdept, Mname, Cname, Grade } 学校数据库的语义: ⒈ 一个系有若干学生, 一个学生只属于一个系; ⒉ 一个系只有一名主任; ⒊ 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 每门课程有若干学生选修; ⒋ 每个学生所学的每门课程都有一个成绩。 属性组U上的一组函数依赖F: F ={ Sno → Sdept, Sdept → Mname, (Sno, Cname) → Grade } 关系模式的设计问题: 例 S( Sno, Sname, Sdept, Mname, Cname, Grade ) 关系模式StudentU, F中存在的问题 S( Sno, Sdept, Mnam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