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 植物病害流行系统监测.ppt

发布:2018-10-17约5.13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植物病害流行系统的监测 Surveying pathosystem 6.1 病害监测 6.2 病原物监测 6.3 寄主监测 6.4 环境监测 是对病害流行实际状态和变化进行全面持续的定性和定量观察、表述和记录。 在植物病害综合防治体系中,防治决策是核心,预测是决策的基础,而实况监测是预测和决策必不可少的依据。 病害监测必须对病害流行系统的各个组分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调查,包括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因素和人类的耕作栽培活动等。 6.1 病害监测 6.1.1 常规的病害监测方法 6.1.2 现代高新技术与病害监测 监测的目的和方法 依据病害预测或病害管理的具体需求以及监测者的实际能力(人力、经费、时间),确定具体的监测项目和方法。 一般调查(普查):是一种针对了解生产田中病害发生和危害程度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防治而采取得调查方法。 采用沿一定线路踏查方式;了解病害的发生量、分布和发生趋势。多应用于:检疫对象、入侵物种的调查,也用于一般有害生物的调查; 如病害发生量预测,或者为了掌握病害逐年发生情况。往往采用属性取样或成数取样; 调查时间最好选在该种病害的防治适期或作物形成产量的关键生育期或病害发生盛期进行; 调查项目往往比较单一,方法简便实用,注重大范围的普查和分类调查以获得较好的代表性,而不苛求调查的精度。常以病害种类、病田率、病点率为代表值 。 系统调查:为了掌握病害种群数量或密度的消长动态和发展规律,需要选择一固定的调查单位(样点、植株等),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定期调查;了解有害生物种群的消长动态。 强调调查数据的规范性和可比性。 并不苛求每一次调查所得数据对当时情况的代表性而注重各次调查数据之间的可比性,所以可以相对减少每次调查的工作量。 系统调查数据可以用一系列点标在以时间为横坐标,病情(或其它监测项目)为纵坐标的直角坐标图上,用虚线连接这些点或用统计学方法拟合一条曲线,均能形象地说明病害流行动态。 在适宜的观测期内起码要进行5次调查。各次调查的方法和标准也应该一致。 普查有助于查明各点的代表性和特殊性。 各点的系统调查有助于检验和提高普查结果的可靠性,获得全面而深入的信息。 2.取样调查方法 与病害的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有关; 病害格局:指某一时刻在不同单位内病害(或病原物)数量的差异及特殊性。 2.取样调查方法 病害的空间分布格局大体有4种类型: 分级取样 分层取样 典型取样 随机取样 分级取样: 又称巢式取样,是指一级一级的重复多次随机取样。首先从总体中取得样本,然后再从样本里取得亚样本,以此类推。 分层取样: 又称分段取样、阶层取样,指从每一段里分别随机取样或顺次取样,最后加权平均。 当总体中有明显的层次区分时,即某一部分与另一部分有明显的差异时,使用此种方法。 典型取样: 又称主观取样,指在总体主观选定一些能够代表全群的作为样本。 当熟悉和了解全群的分布规律时,采用这种方法,节省人力和时间,但调查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误差。 随机取样: 指在总体中取样时,每个样本有相同的被抽中的概率,将总体中N个样本标记号码1,?2,,,N,然后利用随机数表抽出n个不同的数码为样本。 五点取样法 “Z”字形取样法 平行取样法 对角线法 棋盘式法 ….。 3. 病情记载 通常的病情记载方法: 代表植物群体中病害发生的普遍程度。 是将观测的植物单元分成病、健两类,计算发病的植物单元数占调查单元总数的百分比。 植物单元:叶片、果实、茎、穗、植株等。 指已发病单元发生病变的程度,通常用发病面积或体积占该单元总面积或总体积的百分比表示。 i:病级数(1~n) Xi:病情为 i 级的单元数 Si:病情为 i 级的级值 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简写DI): 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简写DI): 普遍率与严重度(I-S)的关系: 在田间调查普遍率和严重度时,相对而言,前者较简单且较少出现人为误差,后者比较繁琐,费时费力且误差较大。 将普遍率(I)和严重度(S)之间的关系称做I-S关系,它们可以用种种函数表示。 (1)当普遍率很低,病斑分布为随机分布, S=-ln(1-I)/M (2) 当普遍率较高,病斑很可能呈二项式分布, S=1-(1-I)b (3)病斑呈负二项式分布, S=k[(1-I)-1/k -1]/M 不论用理论或经验的公式,当普遍率接近饱和时,即不能再从普遍率推算严重度。 测量值、估计值和调查精度 无论观测值、估计值还是代表值,它们与真值之间都会有一定的误差。 误差:由观测仪器的偏差和不同人为因素所致。 准确度(accuracy):是估测值或代表值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