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动脉血标本采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护理综合实训
常用标本采集护理技能
李善超
动脉血标本采集
任务二
目的
为诊断和治疗呼吸衰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监测有无酸碱平衡失调、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为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提供依据
动脉血标本采集
动脉血标本采集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我们不断摸索、细心观察,才能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成功率。
动脉血标本采集
常用穿刺部位:
桡动脉
定位:腕关节上两横指
角度:针头与患者穿刺部位皮肤呈30°~45°(90°可以减轻疼痛)
优点:表浅,易接触,又有良好的尺动脉为侧枝循环,周围无大静脉
缺点:局部肌肉少,难以固定易刺骨膜,痛觉敏感,休克时桡动脉压力低,回血量不足
肱动脉
定位:肱动脉搏动点在肱二头肌内侧沟,进针角度45°
体位:前臂伸直并外展。
优点:表浅,搏动明显,操作方便,肌肉多,易固定,不受体位的限制
缺点:毗邻组织关系变异多,易误穿到正中静脉
股动脉
定位:仰卧位,大腿外展,充分暴露穿刺部位。由脐向一次腹股沟做一垂线,此垂线与腹股沟相交。进针角度针头与患者穿刺部位皮肤呈90°角
优点:血管粗大,搏动明显
缺点:部位深,常会误入静脉,难以压迫止血,腹水及脂肪肥厚者难以触摸到
足背动脉
定位:足背动脉通过内踝和外踝的中点,穿刺时进针角度与皮肤呈15°~20°角
优点:位置表浅,易触摸,皮下少脂肪分布,周围软组织少,活动度差,动脉管壁厚,弹性好
缺点:休克时压力低,搏动弱,回血量不足
部位选择
探究动脉采血的首选部位,以提高动脉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中,60%首选桡动脉,20%首选肱动脉,15%首选股动脉,5%首选足背动脉。
柯株芬,汤宪风,不同穿刺部位成功率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33):63-64
动脉血标本采集技术
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情况,了解患者吸氧状况或者呼吸机参数的设置。
2、向患者解释动脉采血的目的及穿刺方法,取得患者配合。
3、评估患者穿刺时部位皮肤及动脉搏动情况。
动脉血标本采集技术
操作要点
1、仪表:符合要求。
2、操作用物:治疗盘、碘伏、棉签、专用动脉采血针(或抽取少量干素,湿润注射器后排尽。(附:用2 ml注射器,连接7号针头,吸6250 U/500ml肝素生理盐水溶液0.2ml(将临床上的12500 U/ml的肝素钠用生理盐水1;1稀释),将活塞来回抽动,使内壁沾匀肝素,再推掉全部肝素溶液,将活塞推至空筒顶端后不再回拉,以保持注射器内无空气。)一次性无菌手套,一次性治疗巾,弯盘。
动脉血标本采集技术
操作步骤
(1)核对医嘱,准备用物。
(2)核对床号、姓名、腕带、评估患者。
(3)洗手、戴口罩。
(4)携用物到病人床边,再次核对。
(5)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采血部位。
动脉血标本采集技术
操作步骤
(6)将一次性治疗巾垫在穿刺部位下。
(7)检查动脉采血针并剪开开口端,专用针头检查好,撕开开口端,密封针套放在治疗巾上。
(8)消毒皮肤直径至少8cm。
(9)戴手套。
动脉血标本采集技术
操作步骤
(10)右手持采血针针筒顶端将其取出,取下乳头上的保护接头接上专用针头。
(11)消毒左手大拇指和示指、中指。
(12)取一根干棉签夹在左手小拇指和无名指之间,再次核对。
动脉血标本采集技术
操作步骤
(13)取下针帽,左手食指和中指模桡动脉搏动,右手持针沿动脉走向在搏动最强处垂直进针或在下方以45°角进针,见回血后停住,动脉会将血液顶入针筒内。
(14)取到所需血量后左手按压穿刺点,右手拔针,指导患者或家属正确按压,脱手套。
(15)立即将针头插入密封针套内,用手掌来回搓动标本,使之与抗凝剂混匀,并注明采集时间及是否用氧。
动脉血标本采集技术
操作步骤
(16)再次核对,按压穿刺部位5-10分钟至无出血,取治疗巾。
(17)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询问患者需要,并告知。
(18)整理床单位。
(19)洗手、取口罩。
(20)标本核对无误后,立即送检血标本。
一、操作过程中血气针的摆放
√ ×
注意事项
二、拔针
拔针同时用无菌纱布/棉球压住穿刺部位(桡动脉5分钟,
股动脉、肱动脉10分钟)直到出血停止。
注意事项
二、拔针
1、针头未完全抽出时,不应该施加压力,因为会导致不必要的疼痛和损伤动脉的危险。
2、拔针后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并嘱患者卧床休息30分钟以上,行桡动脉或肱动脉穿刺的患者当天穿刺的肢体尽量不提重物。
3、如果病人有凝血障碍应该应用绷带。
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