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电子教案.doc

发布:2017-01-20约3.62万字共6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 教案 学院 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 汽车维修工程教育 教师 王忠良 河北师范大学 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 章节 第一章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概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然而由于当时技术并不成熟,因此也造成该系统的低速NOx排量相当惊人,而随即被许多注重环保的国家拒于门外。2001年,Volkswagen/Audi集团出独有的FSI(Fuel?Stratified?Injection)缸内直喷系统。凯迪拉克的SIDI双模直喷发动机、奔驰的CGI直喷发动机、马自达的DISI直喷系统等。Renault)汽车装备了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液力自动变速器,标志着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的出现。 1978年,美国克莱斯勒(Chrysler)公司生产了带锁止式液力变矩器的自动变速器。 自1981年起,美国、日本一些汽车公司相继开发出各种采用微处理机的微机控制自动变速系统,实现了自动变速器的智能控制。 1983年,德国博世(Bosch)公司研制成功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共用的电子控制单元,实现了对动力总成的联合控制。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丰田(TOYOTA)等汽车公司开发了AT智能控制系统,如丰田汽车公司的ECT-I(intelligent electronic system)。 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也存在结构复杂、零件精度要求高、制造难度大,传动效率低等缺点。 近年来,机械自动变速器、无级自动变速器机械自动变速器无级自动变速器可以实现传动比的连续改变,从而传动系与发动机工况的最佳匹配。 第三节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主要由空气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和燃油喷射电子控制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 一、空气供给系统 功能:向发动机提供混合气燃烧所需的空气,并测量出进入气缸的空气量。 分类:旁通式和直供式 供气系统的结构特点:进气道长且设有动力腔(谐振腔)。利用空气动力效应。空气动力效应包括气流惯性效应与气流压力波动效应。 可变进气系统:高转速、大负荷时配用粗而短的进气歧管,中低转速和中、小负荷时配用细而长的进气歧管。 二、燃油供给系统 功能:向发动机提供混合气燃烧所需的燃油。 三、电子控制系统 组成:传感器与控制开关、ECU和执行器 第二节 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 一、按喷射系统的控制方式分类 按汽油喷射系统的控制方式不同,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可分成机械控制式汽油喷射系统、机电结合式汽油喷射系统和电子控制式汽油喷射系统。 1.机械控制式汽油喷射系统 机械控制式汽油喷射系统是指利用机械机构实现燃油连续喷射的汽油喷射系统。机械控制式汽油喷射系统,也称K-Jetronic系统,1967年由德国Bosch公司推出。 2.机电结合式汽油喷射系统 机电结合式汽油喷射系统是指由机械机构与电子控制装置结合实现燃油喷射的汽油喷射系统。机电结合式汽油喷射系统也称KE-Jetronic系统,它是K-Jetronic系统的改进型,德国Bosch公司于1982年推向市场。 3.电子控制式汽油喷射系统 电子控制式汽油喷射系统是指由电控单元直接控制燃油喷射的系统。现代电喷汽油机已全部采用电子控制式汽油喷射系统,但汽油机电控系统发展的初期,都是仅具有单一电控汽油喷射控制功能,现已全部被发动机集中管理系统所代替。 二、按喷油器的喷射部位分类 按喷油器喷射燃油的部位不同,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可分为进气管喷射系统和缸内喷射系统两种类型。其中进气管喷射又可分为单点喷射(SPI、TBI或CFI)和多点喷射(MPI)两种类型,多点喷射又可分为压力型(即D型)和流量型(即L型)多点喷射系统两种类型。 1.缸内喷射系统 缸内喷射系统又称为缸内直接喷射系统,其主要特点是:喷油器安装在汽缸盖上,喷油器以较高的燃油压力(约3~4MPa)把汽油直接喷入发动机汽缸内,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 “缸外混合”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进入燃烧室的混合气只能够通过气门的开闭来被动控制,对发动机工况的适应能够发动机随时调整空燃比根据发动机工况采取喷油方式例如奥迪(大众)FSI技术便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注油模式,即分层注油和均匀注油模式。发动机低速或中速运转时采用分层注油模式。此时节气门为半开状态,空气由进气管进入汽缸由于活塞顶部制作成特殊的形状在活塞顶部火花塞附近形成涡流。当压缩过程接近尾声时,少量的燃油由喷器喷出,形成可燃气。分层注油方式可充分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当节气门完全开启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大量空气高速进入汽缸形成较强涡流并与汽油均匀混合从而促进燃油充分燃烧,提高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根据发动机工况改变注油模式,始终保持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