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二课《辛亥革命》教学(共43张ppt).ppt

发布:2018-09-12约5.95千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的:要求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修筑铁路的主权。 时间:1911年 影响:清派兵镇压四川保路运,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提供有利时机。 保路运动纪念碑 一、背景    3.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发动    (1)组织上:建立兴中会、同盟会    (2)军事上: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 (3)导火线: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 (4)组织领导:共进会和文学社的活动 一、背景 二、过程   ⒈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主力:湖北新军 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国号为中华民国 革命后形势:(从下两幅图中分析) 辛亥革命后形势图 黎元洪 武昌起义总指挥吴兆麟说:“欲收新军全体来归之效,非借黎元洪资望不可。……借黎元洪之名以号召天下,一则使各省可表同情,二则使外人不敢轻视。 ”这说明了什么? 一、背景 二、过程   ⒈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主力:湖北新军 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国号为中华民国 革命后形势:(从下两幅图中分析) 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封建旧官僚、立宪派投机革命,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一、背景 二、过程   ⒈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⒉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 时间: 地点: 国旗: 临时大总统: 纪元: 措施: 性质: 五色旗:采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五色 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公历纪年:公元与民国纪年换算方法是具体某年后二位数加减11即可,公元换算成民国减11,民国换算成公元加11。如1912年,后二位12-11=1,民国1年。民国三十八年,38+11=49即1949年。 一、背景 二、过程   ⒈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⒉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 时间: 地点: 国旗: 临时大总统: 纪元: 措施:(P52) 性质: 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一、背景 二、过程   ⒈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⒉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   ⒊清帝退位(1912年2月)——结束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统治 隆裕太后被迫同意清帝退位 年仅六岁的宣统皇帝 退位诏书 (1)从法理上,将清朝版图移交给中华民国,避免了列强瓜分。 在此历史的关键时刻,一贯对中国采取“分而治之” 策略的帝国主义列强公然提出了“南北分治” 的分裂中国的主张,甚至以此作为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外交承认的先决条件。在北方,沙俄认为“我们可以利用南方革命运动给中国政府造成的困难”,策动外蒙古于12月“独立”,成立所谓“大蒙古国”。在南方,美国向孙中山鼓吹:“假如你们与北方协议把国家划分为二,每边各建立一个政府,你们就会得到承认”。南北议和期间,在上海的英俄美日法德六国领事照会双方,直言不讳地恫吓:“除非能够实现调解,否则将出现帝国立即分裂。” ——张准,黄英:辛亥革命之南北和平统一简析 关于清帝退位的认识 (2)逊位诏书答应实行宪政,树立了民主宪政的新框架。清帝逊位后,不论是袁世凯,还是曹锟,这些人虽然都是军人,但都在宪政的框架内活动,即使是贿选,也还是承认,只有选举,自己才有法理上的正统性。 (3)通过谈判和平移交政权,使民众少受战乱之苦,使国家免于分裂。 从革命建国到和平建国,《清帝退位诏书》并没有像英国光荣革命那样,通过昭示权利法案、凸显权利与自由原则而获得人民的拥护,而是通过昭示和平价值,以逊位禅让的方式,把一个现代共和国的宪法性蕴含呈现出来。 现代政治就是一个妥协的协商过程,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的最大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赢多赢,大家都没有输。 这些启迪在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中被淹没了掩盖了。我们今天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其实更应该用一种温情和敬意去公平地看待辛亥革命每一方参加者,他们都在某种程度上为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背景 二、过程   ⒈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⒉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   ⒊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结束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统治 ⒋《临时约法》颁布(1912年3月)   近代史学家陈旭麓说:“在中国,不懂得皇帝的权威,就不会懂得辛亥革命打倒皇帝的伟大意义。”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材料三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别。 材料四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