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阶级、阶层和社会流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社会综合地位量表 六、社会分层结构的分析 (一)定性分析 (二)定量分析 (一)定性分析 1、同层次内部人们一致性程度的研究。包括:同层次内部成员之间是否具有共同意识、其特点是什么、成员之间交往情况、是否为了某项共同目标而采取共同行动等。 2、层间关系的性质 (1)各层次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是和谐、相互依赖、功能互补,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分歧,矛盾和分歧的性质、范围和发展趋势 (2)各层次之间的沟通方式、交往状况和频率、相互之间的态度 (3)各层次之间的冲突状况。 (二)定量分析 在统计学意义上,可以用结构弹性来说明这一结构状况 结构弹性:为社会成员的一种分布状态 分层属性之间的相关性越强,则结构弹性越低;相反,相关性越弱.结构弹性越高。根据结构弹性的高低可以区分出两个极端典型的分层结构:刚性结构与弹性结构。 刚性结构: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空间的分布具有很强的地位相关性 特点: 1、首先意味着多元分层标准高度相关 2、意味着多元分层标准高度重合 3、意味着各分层属性之间具有相互加强、相互转化的极大可能性 4、刚性结构在无形中极大的限制着人们进行层间交往 5、刚性结构极有可能形成社会断裂带,并引发强烈的社会冲突 弹性结构:是指社合成员在社会空间的分布状态中各地位之间的相关性很弱。 特点: 1、各个分层地位之间零度相关;由于各分层属性处于不相关状态,因此用不同标准对成员进行分层所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2、在弹性结构中,缺少某种社会资源的人可以通过获取其他资源而得到补偿; 3、弹性结构对成员的层间交往起着促进作用; 4、弹性结构社会具有高于刚性结构社会的整合度。 第三节 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 一、我国分层结构两次大的变化 第一次: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 第二次:改革开放后 1、分层结构的制度背景 (1)城乡的分割 (2)城市社会的“单位”化 (3)行政权力控制社会资源的再分配 (一)改革前我国社会分层结构 阶层:指由经济地位或社会特征相似的人所构成的社会群体 2、分层结构 干部 工人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3、分层的特点 (1)它属于一种政治性分层 (2)是一种权力化分层 (3)是一种身份制分层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 1、分层结构 相当稳定的分层结构的形成还在继续,新的社会分层结构正在建构中。 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市无业、失业及半失业人员阶层 2、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我国社会分层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1)现代化转型 (2)经济体制转轨 (1)现代化转型 1.1、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劳动分工体系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推动着原有职业结构的不断改变 1.2、新兴职业更加依赖教育和训练。类似的职业将获得大致相同的报酬。教育、职业声望及收入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社会经济综合地位构成社会分层的基本指标。 1.3、职业结构的改变,催生了一个庞大的中间阶层 1.4、职业体系日趋开放,社会自由流动空间扩大 (2)经济体制转轨 2.1、我国的经济转轨是由国家主导的、渐进的、和平的改良过程。国家逐步引入市场机制,不断提高市场化程度,从而形成一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体制”。 2.2、自上而下的市场化转轨意味着市场并不是由经济关系的发展而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政治权力的干预下创造出来的。 2.3、“混合体制”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体制,原有的“再分配”体制中的主要成分在很大程度上被保留下来,仍然是影响社会分层的制度性要素。 3、当前我国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问题 3.1、社会精英群体的分析 3.2、中间阶层的走向问题 3.3、弱势群体问题 3.1、社会精英群体的分析 (1)精英:具有特殊才能、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才能的人。 (2)任何社会的精英群体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 (2.1)精英配置 (2.2)精英循环 (2.3)精英互换 (2.1)精英配置:指社会不同类型精英群体的比例关系。 (2.2)精英循环:精英群体的继承问题 (2.3)精英互换: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技术精英之间的流动。 第七章 阶级、阶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 阶级与阶层 第二节 社会分层概述 第三节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演变 第四节 社会流动 获奖作品:《向往温暖》之一瓣荷花 我来的时候一朵荷花没开/我走的时候所有的荷花都开败了/像一个白昼轮回了生死/睁开大彻大悟的眼睛/一只是太阳,一只是月亮/脚下的路黑白分明/命运小心翼翼的走/起伏的浪花忽高忽低,揣摸不透/只有水滴单纯,证明着我的渺小/有时,我已穷极一生/只能采下一瓣荷花/而一夜湖风,用一支笛子/吹老了整个洪湖 ■争议作品:《让荧屏漂亮的武汉女人》之徐帆(节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