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35∕T 1908-2020 台式乌龙茶 茶树栽培管理技术规范.docx

发布:2025-04-02约5.01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7.140.10X55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908—2020

台式乌龙茶茶树栽培管理技术规范

Tai-shiOolongTea—Technicalspecificationofcultivationmanagementforteaplan

2020-06-29发布2020-09-29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35/T1908—2020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茶园选择与规划 1

4茶树种植 2

5耕作 3

6施肥 3

7修剪 3

8采摘 5

9病虫草害防治 5

10自然灾害防治 6

DB35/T1908—2020

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农林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FJ/TC2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台湾茶叶学会(中国台湾)、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龙岩市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漳平市农业农村局、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漳平台品茶叶有限公司、福建漳平鸿鼎农场开发有限公司、福建漳平九德农场开发有限公司、福州文武雪峰农场、龙岩市农业农村局、鹿谷乡农会(中国台湾)、阿里山茶叶合作社(中国台湾)、大同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台湾)、安溪青心乌龙茶研究所、福建漳平尚顺农场开发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威江、薛志慧、李志鸿(中国台湾)、邓冰斌、程军、陈丽辉、林宪腾(中国台湾)、柯家耀、张恋芳、刘纪恒、谢东庆(中国台湾)、杨咏安(中国台湾)、颜敬虔、陈宏安(中国台湾)。

DB35/T1908—2020

1

台式乌龙茶茶树栽培管理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适制台式乌龙茶的茶园选择与规划、茶树种植、耕作、施肥、修剪、采摘、病虫草害防治及自然灾害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适制台式乌龙茶的茶树栽培技术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T8321.2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T8321.3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T8321.4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T8321.5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T8321.6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GB/T8321.8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八)

GB/T8321.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

GB/T8321.1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NY/T225机械化采茶技术规程

DB35/T1907台式乌龙茶茶树品种

3茶园选择与规划

3.1园地选择

茶园宜选择平地或坡度25°以内的山地,土壤为红黄壤、紫色土、棕色森林土、冲积土,pH值4.5~

6.0,土层厚度宜1m以上,地下水位1m以下,土质结构良好,无污染,有机质含量≥2%。

3.2茶园规划

3.2.1规划原则

建立新茶园,应根据茶树对自然条件的要求和农业生产的总体规划,并从当地实际出发,实行山、水、园、林、路综合设计,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形成良好的茶园生态环境。

3.2.2道路设置

根据园地规模设置主干道、支道与步行道,主干道宽5m~6m,支道宽3m~4m,在茶行与支道之间,设置步行道。道路应按“之”字形绕山开筑,坡度不超过7°,弯道半径6m~8m。

2

DB35/T1908—2020

3.2.3茶园绿化

茶园主干道与支道两边可种植桂花树、樱花树、山茶树、紫薇等行道树,株距10m~12m,梯壁宜留(种)草。

3.2.4排灌设施

茶园应修筑蓄水池、蓄水沟、排灌沟等,做到小、中雨雨水不出园,大、暴雨积沙走水不冲园。在每一梯层内侧应开设竹节型蓄水沟,沟宽30cm~40cm,深20cm~30cm,每隔4m~8m筑一土埂,埂面稍低于梯面;排水沟应设在各片茶园间的道路内侧,与蓄水沟相连接。

3.2.5园地开垦

应根据地形、地貌和原有植被情况合理规划茶园,平地和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等高条栽;山地坡度在15°~25°,应建立等高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