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程设计--微机原理加法器.doc

发布:2018-05-13约7.8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封面 …………………………………………………………………………….…….I 课程设计任务书 …………………..……….………………………..…..…….……. I I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I I I 正文 1主要元器件介绍 1.1 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1 8255简介 ……………………………………………………………02 1.1.2 8255的控制字 ………………………………………………………03 1.2 LED数码管 1.2.1 数码管的工作原理 ………..……………………………………..…...04 1.3 键盘 1.3.1 键盘的工作原理 …………..……………………………………..…...05 1.3.2 键盘输入信息的过程 ……..……………………………………..…...05 1.3.3 键盘的工作原理 …………..……………………………………..…...05 2 设计思路 ………..….……………………………………………..….…….…… 设计原理流程图 .............………..….……..….……………….…..….………… 07 3.1 8255A与键盘接口程序流程图 ………..…………………………..….......07 3.2 键盘扫描子程序 …………..……………………………………..….…. ...08 4 实际硬件接线图……………...............…………..….……………….…..………源程序清单及注释…………..………..….….……………………….…..….….....10 设计总结 ………….….………….………………….…….….…..………….…….…13 参考文献…………..…………….…………………….…..…………………...…........14 1主要元器件介绍 1.1 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A 1.1.1 8255简介 并行接口是以数据的字节为单位与I/O设备或被控对象之间传递信息。在实际应用中凡是CPU与外设之间同时需要传递两位以上信息时均需采用并行接口。可编程并行通信接口(8255A)是一个具有两个8位(A口和B口)和两个4位(C口)并行输入/输出端口的接口芯片,为了适应多种数据传送方式的要求8255A设置了3种工作方式:方式0为基本输入输出方式,方式1为选通输入输出方式,方式2为双向传送方式。本次为满足设计需要,将8255A设置为方式0。 A 组 B组 A口(PA0---PA7) C口(PC4---PC7) B口(PB0---PB7) C口(PC0---PC3) 入 入 入 入 入 入 入 出 入 入 出 入 入 入 出 出 入 出 入 入 入 出 入 出 入 出 出 入 入 出 出 出 出 入 入 入 出 入 入 出 出 入 出 入 出 入 出 出 出 出 入 入 出 出 入 出 出 出 出 入 出 出 出 出 本次课程设计用并行接口8255作为微机与键盘间的接口,采用行扫描法识别键。将键盘中的各行与A口PA0~PA3相连,A口为输出;将各列与B口的PB0~PB3相连,B口为输入口。.1.2 8255的控制字 7 6 5 4 3 2 1 0 8255的控制字格式 说明:当控制字bit7=1时,控制字的bit6~bit3这4位用来控制A组,即A口的8位和C口的高4位,而控制字的低3位bit2~bit0用来控制B组,包括B口的8位和C口的低4位。 键盘是微机系统和其他实时控制系统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基本输入设备。按键实际上就是一个开关;对大多数键盘而言,为了减少与微机间的连线,简化结构,按键被排成行和列的矩阵形式,称为矩阵键盘。矩阵键盘根据识别键和键盘扫描实现方式的不同又分为两类:编码键盘和非编码键盘。编码键盘主要是用硬件来实现键的识别和扫描,它功能强,可靠,但硬件复杂,一般微机系统使用编码键盘。非编码键盘主要是用软件方法来识别键和绎键,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应用非编码键盘的基本工作原理,及键盘控制程序的编制方法。 通常可采用两种方法来识别键盘上的闭合键:即行扫描与行反转法,本次课程设计采用的是行扫描法,其基本思想是:将行线接输出端口,列线接输入端口。先将所有的行线输出低电平(口),读入列线的值(口),若此时列线上的值全为1,说明无键按下;若有某位为0,则说明对应列上有键按下,这时改变行扫描码,使行线逐行为0,依次输出行扫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