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学科导论(第三讲:管理方法论) 浙江财经学院.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管理学学科导论第三讲 一、管理方法论 管理研究方法论 管理学学科学习方法论 (一)管理研究方法论概念 (二)管理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体系 1.研究对象是什么:机械观和系统观 机械观 机械观的思维方式主张,只有一种真实的、同质的获得知识的方法论。 二、管理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体系 机械观 古典管理学派的管理理论都是以机械论为主导的,旨在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对管理现象和管理过程进行分解,探求管理要素的因果关系,发现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 例:梅奥的“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说.doc 二、管理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体系 系统观: 系统观的着眼点是处在特定时空中的有结构的事件集合体,即研究对象的组织性。 例如:企业系统 2.推理方式:演绎模式和归纳模式 科学家应该从要解释的现象里归纳出解释性原理, 然后再从包含这些原理的前提中演绎出关于现象的陈述 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doc 2.推理方式:演绎模式和归纳模式 理论(Theory) 、假设(Hypothesis)、观测(Observation)和经验概括(Empirical Generalization) 3.研究路径:实证科学方法和哲学思辨方法 实证(positiv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有“肯定”、“明确”和‘确定“等含意. 管理发展史上的许多重大进展,都与实验以及其他实证方式密切相关。 例: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及其应用.ppt 3.研究路径:实证科学方法和哲学思辨方法 4.研究规范:程式化和“反对方法” 为科学认识活动建 立相对稳定的工具系统。从思维方式的角度而言,则要求形成某种行之有效的、有约束力的定式或框架。 4.研究规范:程式化和“反对方法” 为了创造性地提出和完成新的认识任务,人们必须能够自觉摆脱某种固定方法程式的束缚. 例如:权变管理理论.doc (二)学科层次的管理研究方法论 系统科学方法论 系统科学方法论—是一组以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现代科学方法论体系的总称。 它主要包括一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等。 (二)学科层次的管理研究方法论 (1)系统分析法 运用系统原理进行目标、结构、功能、环境及其他 变化规律的深入剖析,从中选择达到预期目标的最优或 最满意方案。 (二)学科层次的管理研究方法论 (2)信息方法 撇开对象的具体运动形态,把系统的运动过程抽象为信息过程,研究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输入输出关系。 组织管理、人员激励、部门协调、市场经营等活动都贯穿着信息在各要素之间的流动。 (二)学科层次的管理研究方法论 (3)黑箱方法 这是一种在不知道系统的内部结构的情况下,通过考察系统的输入、输出来认识系统的功能特性、行为方式、运行规律的控制方法。 (二)学科层次的管理研究方法论 例:企业系统运行过程 (二)学科层次的管理研究方法论 管理学在时间维度的发展史上经历了若干次研究重 心的转移。这种转移最根本的是由于管理实践的发展和 深化,但其他学科方法向管理学研究领域渗透,也是一 个有力的推动因素。 (二)学科层次的管理研究方法论 (二)学科层次的管理研究方法论 (三)操作规范层次的方法论 阐述管理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程序,提出在研 究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应遵循的规范。 (三)操作规范层次的方法论 包括概念、定义、变量、假设、理论、推理、分类等 概念—对所观测事物本质的抽象表达,建立的概念 要能够简化思考、便于沟通,并且具备可测性。 定义 —提示概念和名词所表达的共同属性(即内涵) 的一种逻辑方法 变量—是指具有可测性的概念,其属性在幅度和强度上的变化 程度是可以衡量的 。 (三)操作规范层次的方法论 包括概念、定义、变量、假设、理论、推理、分类等 假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