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 第节 数学归纳法(理).ppt

发布:2018-10-14约5.29千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化简,得bn= ∴{bn}是首项为 ,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Sn+1=(n+1)2以下比较 与Sn+1的大小: 当n=1时 当n=2时, 当n=3时, 当n=4时, 猜想:n≥4时, >Sn+1.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n=4时,已证. ②假设当n=k(k∈N*,k≥4)时, >Sk+1, 即 >(k+1)2,那么,n=k+1时, =3k2+6k+3=(k2+4k+4)+2k2+2k-1 >[(k+1)+1]2=S(k+1)+1, ∴n=k+1时, >Sn+1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n∈N*,n≥4时, >Sn+1成立. 综上所述,当n=1,2,3时, <Sn+1, 当n≥4时, >Sn+1. 3.设Sn是数列{ }的前n项的和. 是否存在关于正整数n的函数f(n),使S1+S2+…+Sn-1= f(n)(Sn-1)对于大于1的正整数n都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假设存在f(n),使等式成立. 当n=2时,S1=f(2)(S2-1), 即1=f(2)(1+ -1),解得f(2)=2. 当n=3时,S1+S2=f(3)(S3-1), 即1+1+ =f(3)(1+ -1),∴f(3)=3. 猜想f(n)=n(n≥2).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2时,等式S1+S2+…+Sn-1=n(Sn-1)恒成立. ①当n=2时,由上面计算知,等式成立. ②假设n=k(k≥2)时,等式成立,即 S1+S2+…+Sk-1=k(Sk-1), 则S1+S2+…Sk-1+Sk=k(Sk-1)+Sk =(k+1)Sk-k=(k+1)(Sk+1- )-k =(k+1)Sk+1-1-k=(k+1)(Sk+1-1) 即n=k+1时,等式也成立. 由①②知,对一切n≥2,等式都成立. 故存在f(n)=n,使S1+S2+…+Sn-1=f(n)(Sn-1)对大于1的正整数n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是证明关于正整数n的命题的一种方法,在高等数学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因而成为高考的热点之一.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数学归纳法不可能在解答题中单独命题,往往与函数、不等式、数列结合命题.2009年安徽卷第21题利用数学归纳法确定参数范围,代表了一种新的命题方向. (2009·安徽高考)首项为正数的数列{an}满足an+1= +3),n∈N+. (1)证明:若a1为奇数,则对一切n≥2,an都是奇数; (2)若对一切n∈N+都有an+1>an,求a1的取值范围. [解] (1)证明:已知a1是奇数,假设ak=2m-1是奇数,其中m为正整数, 则由递推关系得ak+1= =m(m-1)+1是奇数. 根据数学归纳法,对任何n∈N+,an都是奇数. (2)法一:由an+1-an= (an-1)(an-3)知,an+1>an当且仅当an<1或an>3. 若0<ak<1,则0<ak+1 若ak>3,则ak+1> 根据数学归纳法,0<a1<1?0<an<1,?n∈N+,a1>3?an>3,?n∈N+. 综合所述,对一切n∈N+都有an+1>an的充要条件是0<a1<1或a1>3. 法二:由a2= 得 -4a1+3>0, 于是0<a1<1或a1>3. 因为a1>0,an+1= ,所以所有的an均大于0,因此an+1-an与an-an-1同号. 根据数学归纳法,?n∈N+,an+1-an与a2-a1同号. 因此,对一切n∈N+都有an+1>an的充要条件是0<a1<1或a1>3. 本题不能算是一道难题,但考生临场发挥的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应用数学归纳法解题的意识不强,本题要解决的是“对一切n≥2”,对一切“n∈N+”的情况.符合用数学归纳法解题的特征. (2)数学归纳法的解题步骤掌握不好,如解(1)题时没有注明a1是奇数,而这一步是归纳奠基,是应用数学归纳法的前提. (3)不能很好的应用归纳假设,特别是解(1)题时很多考生没能想到令ak=2m-1,并用m表示出ak+1. ? * 一、数学归纳法的适用对象 数学归纳法是用来证明关于与 有关命题的一种方法,若n0是起始值,则n0是 . 正整数n 使命题成立的最小正整数 二、数学归纳法的步骤 用数学归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