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施工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施工方案
一、道路工程
1、道路结构设计概况
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自下至上依次为:30cm厚级配砂砾,20cm厚4%水泥稳定砂砾,1cm ES—3型稀浆封层,8cm厚沥青碎石(AM—25),7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4cm厚中粒式SBS沥青混凝土(SMA— 16)。
辅道路面结构自下至上依次为:30cm厚级配砂砾,20cm厚4%水泥稳定砂砾,7cm厚中粒 式沥青混凝土(AC—20C),4cm厚鈿粒式浙青混凝土(AC-13C)。
机动车道主路与辅道路面结构实施界限以主线机动车道外边线连线为准。
2、路基工程
该道路交通量大,施工安全与行车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大道穿过龙城大街,该段成为本工程的施工重点也是难点。施工前做好取土场和弃土场的调查、选定,做到有利环保,尽量保护好周围的植被及生态环境,合理调配土石方。
(1)施工准备
进场后,根据设计图纸对既有道路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地质调查核实:施工前搜集详细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路基设计情况,结合工程实际,掌握本地区地基处理经验和类似工程地基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
填料的选择及修筑试验段:路基填筑前先对取土场的土样进行土工试验,以确定填料的种类和含水量,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用于路基填筑。
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填料,修改取土位置,或采取达到标准的改良、加强压实等措施。施工按规定定期对取土场的土进行抽检试验。
(2)施工工序
路基填筑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配合。配置一定数量的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装运;平地机整平;振动压路机及小型振动器具压实。
(3)测量放线工作
①恢复定线测量
在地面上进行中线测量前,应根据设计部门交桩,对导线点及水准点进行复核,根据施工要求,道路每隔200~300m 设一临时水准点。
②填挖方施工测量
每一地段开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放线,测设中心桩、边线桩。施工中应经常检查各测量标志,对遗失或位置移动者随时补桩校正。
(4)路基施工
①填筑作业
基本要求:施工中始终坚持“三线、四度”,三线即:中线、两侧边线,且在三线上每隔20m 插一面小红旗,明确中线、边线的控制点;四度即:厚度、密实度、拱度、平整度。通过控制路基分层厚度以确保每层层底的密实度;控制住密实度以确保路基的质量及工后沉降不超标;控制拱度以确保雨水及时排出;控制平整度以确保路基碾压均匀及在下雨时不积水。
②分层填筑
按设计路基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压实。分层厚度根据填筑压实试验段所确定的工艺参数严格控制,路堤每20m设一组标高点,最大虚铺厚度不超过25cm。地形起伏时由低处分层填筑,由两边向中心填筑。边坡两侧各超填30cm宽,以方便机械压实作业,保证路堤全断面的压实度一致,竣工时刷坡整平。
根据自卸车容量计算堆土间距,以便平整时控制均匀的分层厚度。
③摊铺整平
填料区段完成一层填筑后,先用推土机初平,再用平地机终平,做到填层面在纵向和横向平顺均匀,以保证压路机的碾压轮表面能基本均匀接触地面进行压实,达到压实效果。
④洒水、晾晒
根据试验段所得出的结论,选择最佳控制含水量。
⑤机械碾压
碾压前,先对填筑层的分层厚度和平整度进行检查,确认层厚和平整度符合要求方能进行碾压。开始碾压时,先用小吨位光轮压路机对松铺土表面预压,然后再用大吨位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作业按照先压路基边缘,后压路基中间,纵向进退,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由弱振至强振的操作规程进行碾压。碾压施工中,压路机往返行驶的轮迹必须重叠一部分,光轮压路机重叠1/2 轮宽,振动压路机重叠40~50cm,相临两区段纵向重叠2.0m。压实作业做到无偏压、无死角、碾压均匀。
(5)路基整修及翻浆处理
①路基填挖接近设计标高时,应对道路中线位置和横、纵断面路床顶面高程及路床顶面中线两侧宽度按设计要求进行测量,修改不合格项目。
②挖方路基其顶面高程达到设计标高时,需进行碾压,使其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当土干时, 要洒水,使其含水量接近该土壤的最佳含水量时上碾。
③道路路基的土体,因含水量过大,在车行、碾压时发生颤动或表面裂纹时,一律要进行翻浆处理。局部翻浆的,要挖出换填含水量适宜的土,或将原土进行晾晒,当含水量适宜时,再回填碾压。或将含水量大的土中掺拌干石灰粉,以便降低含水量并加固土体。
3、天然级配砂砾施工
(1)施工程序
准备下承层→测量放样→运输集料→粗整平集料→洒水碾压→取样检验→自检交验→报监理验收。
(2)施工方法
①采用机械化施工,备料用挖掘机装料,自卸汽车运输,平地机整型,洒水车洒水,压路机分层碾压。
②施工前首先检查道路路基,复核路基标高,中线平面位置、宽度、平整度、横坡、边坡等部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验收合格后将路基面上的浮土、杂物清除干净并洒水湿润。然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底基层。
③施工前,路基每10m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