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第3版教学课件作者仇雅莉第6章冷却系统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6章 冷却系统 6.3电控冷却系统6.3.1电控冷却系统的组成 (1)冷却液分配单元 冷却液分配单元的作用是: ·连接系统各用水部件。 ·是电控节温器安装的基础件。 它安装在发动机的后侧,其结构如图6-20所示。 第6章 冷却系统 6.3电控冷却系统6.3.1电控冷却系统的组成 (2)节温器 节温器的作用是: ·依据控制单元的指令改变冷却液的循环路线。 ·控制散热器中冷却液的流量。 ·调节冷却强度。 它安装在冷却液分配单元体的散热器回水管内。 由特性曲线控制的节温器在原理上相当于无控制的节温器。蜡由于冷却液的温度而熔化形成液态并且膨胀。蜡的膨胀推动反推杆。此外还在膨胀材料元件中埋入了一个加热电阻。当发动机控制单元对该电阻输送电能时,蜡元件会额外升温。它不仅会通过冷却液温度,还会通过相应的特性曲线对该反推杆进行调节。 第6章 冷却系统 6.3电控冷却系统6.3.1电控冷却系统的组成 2.电子控制部分的组成 电子控制部分主要由信号输入装置(传感器)、ECU、信号输出装置(执行器)组成,如图6-22所示。 第6章 冷却系统 6.3电控冷却系统6.3.1电控冷却系统的组成 (1)传感器 为了控制冷却液的温度,需要得到发动机转速、负荷和冷却液温度的信息。通过转速传感器测定发动机转速;通过空气流量计测定负荷。冷却液的实际温度是在冷却循环回路中的两个不同测量位置测得的。一是直接在发动机冷却液出口处冷却液分配器中测取的冷却液实际温度值1;二是在散热器冷却液出口内测取的散热器冷却液实际温度值2。 (2)控制单元(ECU) 发动机控制单元中存储了电子控制冷却系统的特性曲线。通过对存储在特性曲线中的额定温度与冷却液实际温度值1进行比较,得出供给节温器加热电阻的电能输出值。通过对冷却液实际温度值1和2进行对比,用于电子风扇的控制。 (3)执行机构 从各种计算的结果中得出对系统的控制: ①对节温器加热电阻进行加热,以便打开散热器大循环回路,以此对冷却液温度进行调节。 ②起动散热器风扇,以辅助冷却液温度的迅速下降。 第6章 冷却系统 6.3电控冷却系统6.3.2电控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 发动机控制单元(ECU)在程序中已编有电子控制冷却系统的特性图,与传统的发动机控制单元相比功能增加了。它接受各传感器的信号,经过分析、处理并驱动执行器工作,从而达到节省燃油,降低排放的目的。 1.发动机冷起动、暖机和小负荷时 与传统冷却系统一样,为使发动机尽快达到正常工作温度,系统为小循环。此时未按发动机冷却系统图进行工作。小循环回路如图7-23所示。 在进行小循环时,节温器作出下述调节: ·关闭大阀门座,即关闭了散热器的回流管路。 ·打开小阀门座。冷却液经过冷却液分配单元流向水泵。 此时,由特性曲线控制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尚未开始工作。 在暖机后的小负荷时,冷却液温度为95~110℃。由于温度较高,降低了燃油消耗和有害物质的排放。 第6章 冷却系统 6.3电控冷却系统6.3.2电控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 2.发动机全负荷时 当发动机全负荷运转时,要求有较高的冷却能力。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信号得出的计算值对温度调节单元加载电压,溶解石蜡体,使大循环阀门打开,接通大循环。同时切断小循环通道,切断小循环。如图6-24所示。 冷却液大循环既可在达到110℃时通过冷却液调节器中的节温器打开,也可根据负荷情况通过特性曲线打开。 ·打开大阀门座,即打开通向水泵的散热器回流管路。 ·关闭小阀门座,即关闭从发动机到水泵的直接通道。 通过对膨胀材料元件进行加热,在85 ~95℃的冷却液低温区出现满负荷时节温器已经打开。为了辅助冷却,必要时将电子风扇开启。 在全负荷时,冷却液温度为85 ~95℃。由于温度低,对进气的加热作用小,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 第6章 冷却系统 6.4冷却系统维护 为保证发动机冷却系统正常工作,防止发动机在大负荷工作时间过长。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冷却系(尤其散热器)外部和内部清洁,是提高散热效能的重要条件。散热器外部沾有泥污或碰撞变形,均合影响风量流通,使冷却液温度过高,必要时清洗或修复。 (2)按规定使用防冻冷却液,保持冷却液数量充足,有正确的冷却液液面高度。 (3)应保持风扇皮带张紧力适当,风扇正常工作。皮带过松影响水循环,加剧其磨损;过紧易损坏轴承。 (4)热敏开关连接良好。若有松动会影响风扇换档变速及正常运转;如果发现冷却系溢水,应及时检查节温器技术状况。 (5)防止发动机大负荷、长时间工作,以免水温过高;上坡及时换档,减轻负荷。汽车长时间坡道行驶、挡住低或是环境温度较高时,应注意散热。 1、更换冷却液 (1)冷却液的排放 ①将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