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子行业2025年度策略报告:AI云侧与端侧共振,自主可控砥砺前行.docx

发布:2025-01-05约2.13万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录

行情回顾:创新和复苏双引领,投资机遇凸显 6

AI赛道长坡厚雪,2025年机遇众多 9

软硬件较大级别更新,2025年或形成更完备的闭环 9

云侧与端侧共振,AI终端机遇密集 13

美国对华制裁重心转向AI领域,国产算力产业链有望进入放量黄金期 17

半导体国产化持续进行,AI增添新动能 21

把握自主可控主线,半导体设备、材料国产替代加速 22

端侧AI空间广阔,国产SoC、存储芯片大有可为 24

并购重组活跃度升温,模拟芯片公司有望实现跨越发展 27

风险因素 29

表目录

表1:metaquest3成本拆解 14

表2:metarayban成本拆解 14

表3:AR眼镜发布计划 14

表4:中国人工智能政策 18

表5:不同次代HBM规格比较 22

表6:主要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及海内外厂商 23

表7:主要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率及海内外厂商(2022年) 24

表8:2024年A股半导体产业并购重组事项(截至2024/10/13) 27

图目录

图1:2024年初以来电子(申万)指数涨跌幅为21(截至2024/12/23) 6

图2:年初至今申万电子指数与沪深300指数 6

图3:年初以来申万电子二级指数涨跌幅 6

图4:年初至今纳斯达克综指与费城半导体指数 7

图5:年初至今台湾加权指数与中国台湾电子指数 7

图6:电子行业年度营业收入及增速 7

图7:电子行业年度归母净利润及增速 7

图8:电子行业年度毛利率和净利率变化 7

图9:电子行业年度期间费用率变化 7

图10:电子行业细分板块季度营业收入变化(亿元) 8

图11:电子行业细分板块季度归母净利润变化(亿元) 8

图12:o1模型的性能随着推理和测试时间的增加而稳步增加 9

图13:o1尝试使用思路链解决问题 9

图14:o1模型的性能比较1 10

图15:o1模型的性能比较2 10

图16:OpenAI发布o3 11

图17:AIME和GPQADiamond测试 11

图18:FrontierMath测试 11

图19:GB200计算托盘 12

图20:GB200交换托盘 12

图21:GB200机柜正面 12

图22:GB200机柜背面 12

图23:AI功能举例 13

图24:MetaRayBan 13

图25:AppleIntelligence的三层架构 16

图26:AppleIntelligence和OpenAI的合作 17

图27:美国加入实体清单的企业数量 18

图28:美国的芯片四方联盟计划 18

图29:大语言模型评测能力榜单 20

图30:多模态模型评测榜单 20

图31:豆包通用模型Pro模型能力全面升级 20

图32:豆包大模型性价比较高 20

图33: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及其增速 21

图34:全球各地区半导体销售额增速 21

图35:中国半导体销售额及其增速 21

图36:140家实体清单企业主要为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公司 22

图37:不同细分行业实体清单占比 22

图38:美国对华芯片限制措施梳理 23

图39:RayBanMeta硬件综合成本结构(按元件,美元) 25

图40:RayBanMeta硬件综合成本结构(按厂商,美元) 25

图41:带摄像头智能眼镜方案 26

图42:华邦CUBE应用于边缘端计算 26

图43:主要模拟IC公司季度末货币资金(单位:亿元) 29

行情回顾:创新和复苏双引领,投资机遇凸显

年初以来电子行业涨幅21%,全行业排第五。2024年上半年电子板块经历大幅调整,进入10月份开始快速上涨。截至12月23日,电子(申万)指数涨幅为21.1%。展望2025年,我们认为AI掀起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下,从云端到终端,产品革新逐步释放,产业链上下游均有望受益增量需求。我们认为当前时点电子行业具备较多投资机遇,2025年把握AI创新主线和行业复苏趋势。

图1:2024年初以来电子(申万)指数涨跌幅为21%(截至2024/12/23)

21%35%

21%

30%

25%

20%

15%

10%

5%

0%

-5%

-10%

非银金融银行通信

非银金融

银行通信

家用电器

电子汽车

商贸零售交通运输公用事业计算机建筑装饰

传媒国防军工机械设备有色金属石油石化电力设备

煤炭环保钢铁综合房地产

社会服务基础化工建筑材料纺织服饰轻工制造美容护理食品饮料农林牧渔医药生物

资料来源:iFi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