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长征路上读后感.doc
红色故事长征路上读后感
TOC\o1-2\h\u17414第一章走进长征:红色故事的历史背景 1
8836第二章长征故事中的主要情节与人物 1
23284第三章长征精神的鲜明特点剖析 2
25368第四章我读长征故事的内心触动 2
28353第五章从长征故事看坚韧不拔的力量:引用原文阐述 2
30261第六章长征故事中的牺牲与奉献:触动心灵的细节 3
23680第七章长征精神的当代意义解读 3
32735第八章传承长征精神:我们的使命与展望 3
第一章走进长征:红色故事的历史背景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段极其壮烈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征程。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国民反动派发动多次“围剿”,企图消灭共产领导的革命力量。就像《长征》这本书里所描述的那样,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为了保存实力,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那是一个战火纷飞、危机四伏的年代,根据地不断缩小,物资匮乏,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紧。红军战士们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但他们心中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那就是要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这种信念支撑着他们踏上那充满未知和艰难险阻的长征路,开启了一段伟大的征程。这一历史背景,是理解长征故事和长征精神的重要前提。
第二章长征故事中的主要情节与人物
长征途中发生了无数动人心弦的故事,也涌现出众多英雄人物。比如飞夺泸定桥这一情节,那简直是惊心动魄。根据《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的描述,红军战士们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22位勇士组成的突击队伍,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木板被敌人抽掉了,只剩十三根铁索。勇士们脚下是湍急的河水,稍不小心就会坠入河中被冲走。但他们毫不畏惧,勇往直前。还有像红军战士们翻雪山、过草地等情节。过草地时,沼泽密布,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其中。许多战士因饥饿、疾病倒下。而像彭德怀这样的将领,他深爱着战士们,书中记载他把自己的马让给伤病员骑,自己徒步前行。这些情节和人物,生动地展现了长征路上的艰辛与伟大。
第三章长征精神的鲜明特点剖析
长征精神有着诸多鲜明的特点。其中坚忍不拔是极为突出的一点。在长征途中,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红军战士都没有放弃。例如,红军翻越夹金山时,那是一座终年积雪的雪山。《长征》一书中写道,战士们穿着单薄的衣服,迎着凛冽的寒风,一步一步艰难地向上攀登。很多战士的脚被冻伤,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但他们依旧坚持前进。长征精神还体现着团结互助。战士们在过草地时,粮食短缺,大家互相分享仅有的食物。有的战士为了让队友活下去,把自己的干粮偷偷塞给他人。另外,长征精神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支撑。战士们心中怀着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对建立新中国的美好憧憬,这种信念让他们在长征路上不惧牺牲,勇往直前。
第四章我读长征故事的内心触动
读长征故事,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每一个故事都像一颗重磅炸弹,冲击着我的心灵。当读到红军战士们在长征途中缺衣少食,却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时,我不禁为他们的毅力所折服。在寒冷的雪山,他们没有保暖的衣物,只能靠互相依偎取暖。那些年轻的战士,他们本可以过着平凡的生活,但为了革命理想,义无反顾地踏上长征路。我想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想退缩,和他们比起来,我是多么渺小。像在过草地时,战士们面对未知的沼泽,没有丝毫畏惧。而我有时候连尝试新事物的勇气都没有。长征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让我更加崇敬那些伟大的红军战士。
第五章从长征故事看坚韧不拔的力量:引用原文阐述
长征故事中处处彰显着坚韧不拔的力量。在《长征:英雄的史诗》中有这样的描述:“红军战士们在茫茫草地中,已经断粮多日,但他们仍然靠着吃草根、啃树皮坚持行军。他们的双脚陷入沼泽,拔出再陷进去,却始终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这种坚韧不拔的力量让人惊叹。在长征途中,恶劣的自然环境是巨大的挑战。例如,红军穿越茫茫戈壁滩,烈日炎炎,水源稀缺。“战士们的嘴唇干裂,喉咙干渴得冒烟,但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继续朝着目标前进。”这些原文中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红军战士坚韧不拔的精神。无论身体多么疲惫,无论面临的困难多么巨大,他们都没有放弃。这种力量是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学习和传承的宝贵品质。
第六章长征故事中的牺牲与奉献:触动心灵的细节
长征故事里有太多关于牺牲与奉献的细节让人动容。在强渡大渡河的战斗中,许多战士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为战友们开辟道路。《长征英雄传》中记载,一位年轻的战士被子弹击中,但他在倒下之前,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把木板推到战友面前,让他们能够顺利渡河。还有在长征途中,为了照顾伤病员,一些战士主动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