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精编.doc

发布:2018-11-03约5.86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章 观察生物 2.1 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 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有视觉、 触觉、味觉、嗅觉。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 生物 非生物 1 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 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 2 能生长 不能生长 3 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 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 4 有严整的结构 无严整的结构 5 能生殖和发育 不能生殖和发育 6 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 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 (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2.2 细胞 1.1665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细胞 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 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 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6.1831 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 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它们的放大倍数分别可在目镜和物镜上面, 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越长,倍数越高。目镜越短,倍 数越高。 (2)镜座:马蹄形,使显微镜安置稳定。 (3)镜壁:是握镜的地方。 (4)反光镜:一面为平光镜,反面为凹面镜,都可采集光线。 (5)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大。 (6)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小。 (7)镜筒和物镜转化器:镜筒上可安放目镜,下端有一个可以 转动的圆盘,就是物镜转换器。转换器上的圆孔可安放物镜。 (8)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地方,中间有通光孔。 (9)压片夹:可固定载玻片。 (10)遮光器:载物台下面的圆形版,板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孔, 叫做光圈。 (11)倾斜关节:可使显微镜略微向后倾,,便于观察。 7.显微镜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 (1)物镜转换。 (2)转动准焦螺旋,可使镜筒上下移动对焦。 (3)将玻片上的观察物正对通光孔。 (4)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此时眼睛要注意载玻片,防止被压碎,而不是目镜。 (5)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左眼看到物象后细调。 2.3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受精卵 → 分裂、分化、生长 → 生物个体(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 2.一个母细胞经过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做细胞分裂。 意义: 单细胞生物增加个体数量,多细胞生物增加细胞数量。 3.细胞分裂时,细胞内存在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种物质称为染色体。在 动物的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 母细胞的细胞核内出现的染色体, 最终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 胞中。刚分裂的子细胞只有母细胞一般大小。 4.细胞生长,体积由小变大。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直至 与母细胞一样大。 5.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的子细胞,长到和母细胞一般大小时能继续分裂;而有的子细胞 则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种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产生的 各种细胞形成了生命体的各种结构,一个受精卵就这样经分裂、分化和生长,最终长成了一 个生命个体。 6.生长和分化往往相伴而行。 组织 1.植物和动物的受精卵是一个细胞,它经过多次分裂和生长后,除少数细胞继续分裂外,其 余大部分细胞则分化成各种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就是组织。 2.植物的基本组织主要包括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 植物的基本组织:具有保护功能的保护组织、能输送物质的输导组织、能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的营养组织、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