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 2学习课件.ppt
*熱導檢測器熱導率:(x102) H2 22.36 He 17.42 N23.14 甲烷4.56 乙醇2.22 *熱導檢測器注意常用氫氣作載氣,不能載氣勿加橋電流;儘量採用低電流;濃度型檢測器,峰面積定量時,需保持流速恒定。*熱導檢測器優點:結構簡單、適用範圍廣(無機物,有機物),不破壞樣品。缺點:靈敏度低,噪音大。*三、氫焰離子化檢測器
(hydrogenflameionizationdetector;FID)測定原理測定有機物在氫火焰的作用下,化學電離形成的離子流的強度。**氫焰離子化檢測器在高溫火焰作用下,有機物組分電離成正負離子,在收集極(正極)和極化極(負極)外電場作用下定向運動而形成離子流(電流)。放大後被檢測。離子流強度決定於:電離的程度---被測組分的性質,進入離子室的被測組分的量*氫焰離子化檢測器注意氣體及流量:燃氣用氫氣,空氣作為助燃氣,載氣用氮氣。流量關係一般為,N2::H2:Air為1:1~1.5:10。品質型檢測器:用峰高定量時,需保持載氣流速恒定。*氫焰離子化檢測器優點:靈敏度高,噪音小,死體積小等缺點:破壞樣品,一般只能測定含碳化 合物。*四、電子捕獲檢測器結構測定原理N2→+e?AB+e?→AB?+E**第四節分離條件的選擇一、氣相色譜速率理論 H=A+B/u+Cu*氣相色譜速率理論渦流擴散項(eddydiffusion)A A=2λdp粒度較細,顆粒均勻,一般為60~80目或80~100目的填料。填充均勻。空心毛細管柱無多徑項,A=0。*氣相色譜速率理論分子擴散項(moleculardiffusion) B/u B=2γDg1、γ填充柱γ1,矽藻土為0.5—0.7空心毛細管柱γ=1*氣相色譜速率理論2、Dg 與組分的性質有關。 與載氣的分子量(M)的平方根成反比, 隨柱溫(T)升高而增大, 隨柱壓(P)增大而減小。因此採用 載氣線速度較低時用氮氣,較高時宜用氦氣或氫氣。較低的柱溫。3、u用較高的載氣流速。*氣相色譜速率理論傳質阻抗項(masstransferresistance) Cu=(Cg+Cl)u填充柱:Cg很小,忽略不計,故C?Cl*氣相色譜速率理論df,固定相的液膜厚度要薄D1,組分在液相中的擴散係數要大U:*氣相色譜中影響柱效的因素:柱填充的均勻程度載體的粒度,表面無深孔固定液的液膜厚度(氣液)載氣的流速和種類柱溫氣相色譜速率理論*二、實驗條件的選擇分離方程式:a為柱效項:柱性能b為柱選擇性項:α=K2/K1=k2/k1,固定液c為柱容量因數項:柱溫、固定液量、Kabc*實驗條件的選擇n、α、k對分離度的影響**(一)提高α和適當k固定液的選擇:分配係數比α(選擇性)及容量因數: 固定液種類。原則?極性、最高使用溫度。容量因數k: 固定液的用量、分配係數、柱溫,k要適當。*氣相色譜法
gaschromatography,GC*發展英國Martin等人於1941年首次提出了用氣體作流動相;1952年第一次用氣相色譜法分離測定複雜混合物;1955年第一台商品氣相色譜儀; 近年電子電腦技術。*第一節氣相色譜法的分類
和一般流程一、分類按固定相的聚集狀態:GSC、GLC按分離原理:GSC屬於吸附色譜,GLC屬於分配色譜。按色譜操作形式:柱色譜(分填充柱色譜毛細管柱色譜)*二、特點:高效能:neff可達103—106高選擇性:特別複雜試樣高靈敏度:可以檢測10?11~10?13g物質分析速度快、操作簡單:色譜操作及數據處理自動化應用廣泛:氣體和易揮發或可衍生化為氣體弱點:受試樣蒸氣壓限制和定性困難。*三、氣相色譜法的一般流程**載氣系統(c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