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教案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F = 0 7 0 第 第 IF = 0 7 0 = 0 7 7 IF = 0 7 0 页 共 页 共 IF = 0 7 0 = NumPages 7-0 7 7 IF = 0 7 0 页 页
《棉花姑娘》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的。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长了许多蚜虫,燕子、啄木鸟、青蛙都对此“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们身边的科学知识,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基于朗读的重要性,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力求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同时,让学生根据经验,把语文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拓展思路,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生字词卡片;制作棉花姑娘、燕子、青蛙、啄木鸟、七星瓢虫的头饰。
2.查找七星瓢虫及其他益虫的资料。
学生准备:制作生字卡片及制作相关动植物卡片;查找资料了解文中提到的小动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多媒体出示棉花图片)这是老师为你们带来的一位新朋友——棉花姑娘。棉花姑娘长得白白嫩嫩的,穿着绿裙子,多么美丽呀! (板书题目:棉花姑娘)
2.识记“棉”和“娘”。引导学生交流:在哪儿见过这两个字?是怎样记住它们的?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看图片识记“棉”,并扩词识记。
(2)借助形声字特点识记“娘”,也可以利用加一加、换偏旁等方法进行识记。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谈话的方式,以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直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行“夸一夸”棉花姑娘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棉花姑娘的美丽,为下面写棉花姑娘生病、治病做好铺垫。
二、激趣学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两幅图,说说棉花姑娘的表情有什么变化。(由伤心变成开心。)
2.过渡:第一幅图棉花姑娘愁眉苦脸的,很伤心。第二幅图棉花姑娘开心地笑了。棉花姑娘从伤心到开心,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到课文里去找找答案吧!
3.分自然段读课文,可以大声朗读、小声读、同桌对读、小组轮读。
4.遇到不认识的字要请教老师、同学,把课文读正确、通顺,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不添字不落字,注意停顿。
5.组织交流汇报:从文中了解到了什么?
6.引导学生采用自由读、大声朗读、同桌赛读、小组轮读、指名读等方式,再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1)“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2)“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
7.指名朗读整篇课文。
设计意图:阅读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从图片和问题入手,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重点部分。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让学生交流读文后的所得,融“整体把握文本、朗读指导”于一体。学生通过把课文读通读顺,明白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中不认识的字注音,读通顺、流畅。
2.教师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卡片:治病、燕子、别人、树干、忽然、惊奇、七颗、瓢虫、碧绿、吐出、笑啦。
(1)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生词。
(2)同桌你指我读,合作学习生字“治、燕、别、干、然、奇、颗、瓢、碧、吐、啦”,交流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
3.引导学生认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看看有几句话。
(1)认读词语“治病”,识记“治”:翘舌音,用“加一加”和扩词法识记。
(2)指名读、齐读、小组赛读。
(3)齐读第一自然段。
4.指导学生仿照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式,多种形式读文、随文识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1)奇: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相机学习新部首“大字头”。
(2)燕:结合图片或字理图识记。
(3)颗、瓢:用熟字换偏旁识记。
(4)吐、啦: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识记。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最重要的就是将生字词的学习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在朗读感悟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效率。把字、词、句的理解与阅读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观察“病、医、别、干”,注意每个字的占格位置。
2.师范写,重点强调“病”的笔顺:病字旁横宜短,撇要长,点、提紧挨撇;第八笔横折钩较舒展,折后往左倾斜。
3.重点指导以下书写注意点,帮助学生把字写正确、美观。
病:病字旁横宜短,撇要长,点、提紧挨撇;第八笔横折钩较舒展,折后往左倾斜。
医:半包围结构。笔顺是先横后“矢”再竖折。第一笔略短,最后一笔竖折的横画较长。
别:左宽右窄,“口”靠近横中线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