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讲座.ppt

发布:2018-06-04约1.12万字共6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货币政策效应 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货币政策,通常指的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的构成要素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中介指标;传导机制;政策效果。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区别 金融业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等十分宽泛的领域,在我国,金融政策是个涵义甚广的概念。 货币政策是金融政策中的一部分,并居于核心的地位。 在我国的实务和理论文献中,常常将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两个词混用。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我国货币政策认识的演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虽然实际上也有货币政策这样性质的问题,但在决策中占不到地位。在特定的时候,如在20 世纪60年代初,也曾采用纵无货币政策之名却有货币政策之实的举措,并有力地促成了物价的回落。 1984年底和1985年初,由于物价新一轮上涨的势头极为强烈,控制货币以抑制物价和掌握经济关键环节的议论一时成为非常时尚的声音。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1989年下半年,为了压下过高的通货膨胀率,采用了强力的紧缩货币政策;1989年底和1990年,为了阻止经济的下滑,则曾两度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这可以视为最高决策层对货币政策典型的运用。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明确地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货币政策也明确地列入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之中。从那以后,只要提及宏观调控,几乎没有不提及货币政策的。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西方经济理论对我国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的影响越来越突出,货币政策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体系的重要调控内容。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 货币政策目标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和信用在一段较长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它与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吻合。 货币政策目标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统一与矛盾。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各国货币政策的目标,表述有差异。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目标也在演变。 在一个国家的特定时期,货币政策有追求多项目标的,最多的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有的是明确突出一个目标:稳定币值(包括稳定汇率)。 后者,称为单目标;前者,称为多目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它国际金融组织对于货币政策的主流观点都是强调单目标的稳定币值。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所宣布的货币政策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在“稳定”与“增长”之间,有先后之序,主次之分。 中国货币政策应有怎样目标的讨论: a.强调物价稳定是惟一目标。但同时有另一种单目标:最大限度的经济稳定增长。b.兼顾发展经济和稳定物价。C.必须包括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均衡和经济增长、稳定物价等诸方面。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对“稳定”的诠释 如果只把稳定币值作为绝对惟一的、排他性的目标,逻辑判断只应是惟一的“零”通货膨胀率。但实际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运用实证分析来确定允许的波动幅度,则必须与成长、就业等目标联系起来才有可能论证:通货膨胀率不超过怎样的波动幅度是与较好的成长或就业状态相匹配,等等。 换言之,只要给稳定确定一个回旋的空间,稳定的目标就不可能是绝对惟一、全然排他的。 不论是怎样强调单目标的当局,在阐述货币政策时,都不会忽视稳定目标与经济全局的联系。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现代货币政策的实践说明,任何国家,任何国家的任何时期,稳定币值——无论是否有明文的规定——都是货币政策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目标。回溯历史,也无不如此。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不过,虽都强调稳定币值,但却实际有不同的方针:⑴力求保持币值的稳定;⑵维持低通货膨胀率;⑶对高通货膨胀率无可奈何之下把增长与就业摆在首位,等等。 第三种情况,在当今世界并不罕见;虽然没有稳住货币,但通常都有反通货膨胀的纲领。前两种情况是否都可纳入把稳定币值作为首要目标的范围之内。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稳定国内物价与稳定汇率的关系 “稳定币值”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 稳定对内的币值,也即稳定物价; 稳定对外的币值,也即稳定外汇汇率。 这两方面的要求并不是总能兼顾的。因而就有一个结合经济形势,确定如何选择重点和力求加以协调的问题。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目标制 20世纪90年代,有几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先后采取了“通货膨胀目标制”。 政策的核心是以未来一段时间内确定的通货膨胀率或者目标区作为货币政策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